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寻找照片中的TA·抗战胜利80周年|回国!用热血守护“抗战生命线”

0
分享至



  1939年8月,新加坡《南洋商报》刊载了一则特别的新闻:马来半岛各地华侨为即将回国服务的青年举行欢送会。欢送会后的合影定格了这批华侨青年曾经的风华:西装革履、领带整齐、发蜡锃亮……这是一群会吹口琴、能说英文、爱喝咖啡的青年,为了抗战胜利,他们毫不犹豫离开南洋,奔向被战火侵袭的祖国。

  照片前排右侧的青年叫张智源,他在欢送会上慷慨陈词、激昂演说,随后与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回国支援抗战。自此,他们有了新的称谓——“南侨机工”。



1939年,张智源(前右)与蔴坡华侨青年在回国服务前合影。 新华社



2025年7月17日,张云鹏展示父亲张智源回国服务前和其他南侨机工的合影。

张智源生于1912年,祖籍广东潮州,1937年到新加坡做棉布生意。“那时,父亲在生意场上比较得意,过着优渥的生活。”张智源之子张云鹏回忆起父亲回国前的境况。



1938年,张智源在马来半岛装运椰子。 新华社发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西北公路、滇越铁路等陆路交通也被切断,国际运输濒临断绝。在悬岩绝壁和汹涌激流间,20万筑路民众用9个月徒手凿通滇缅公路——从云南昆明直抵缅甸。

这条全长1000多公里的运输通道于1938年建成通车,成为运输军需物资、工业原料和人民生活用品的“生命线”。



1938年,民众在建设滇缅公路(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路通了,但运输不畅——国内急缺熟悉汽车驾驶与维修的技术人员。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39年2月发布公告,征募懂驾驶、会修车的华侨青年回国服务。张智源看到公告后,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的一员。

先后有3200余名南侨机工放弃海外富足安逸的生活,远离家人,分批回国,支援抗战。张智源在回忆录里写道:“日军大举入侵我国,华侨机工虽然身居海外,但皆怀有赤子之心。”



1939年,张智源(右)与族叔张金炳(左)在回国服务前与亲戚在蔴坡合影留念(翻拍照片)。 新华社发



1939年,南侨机工在昆明潘家湾训练所接受军事训练(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一支特殊的抗日队伍。在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生命线”上开卡车,要抱着必死的决心。

滇缅公路山路崎岖,坡陡弯急,不少路段极为狭窄,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万丈深渊,车毁人亡。南侨机工出车时会带一个叫做“跳板”的厚木板,铺在狭窄路段,一个车轮在路面,另一个车轮在悬空的“跳板”上,方能顺利通过。

每逢雨季,山洪、滑坡随时可能发生。张智源记录了1941年雨季的一场事故:“行至芒市途中,路边上侧突然塌方,当中一棵大树的主干不偏不歪地压在一辆车的驾驶室上……一位侨工驾驶员壮烈牺牲。”

为了及时运送物资,南侨机工日夜兼程,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就在车底睡觉。路途中还会经过险恶的“烟瘴之地”,很容易感染致命的恶性疟疾。

滇缅公路破坏了日寇封锁中国的计划,日寇派出飞机反复空袭、轰炸,不少南侨机工就牺牲在炮火之中。



南侨机工驾车行驶在滇缅公路“老虎嘴”路段(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张智源临危受命,与5位同事将一批抗战物资从瑞丽运至缅甸腊戍。沿途逃难的百姓看到他们逆向而行,纷纷惊呼:“你们不要命啦!”把物资安全送到目的地后,张智源察觉到形势危急,带领同事火速撤离。

返程途中,身后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腊戍桥被炸毁。“要是父亲晚走一步,就再也回不来了。”张云鹏颤抖着讲起这段经历。



南侨机工驾车行驶在滇缅公路上(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在滇缅公路运输的日子里,张智源曾收到过两封广东兄长的家书。第一封家书带着焦灼:“父病危,盼弟归见最后一面。”此时,张智源刚接到赴缅甸接收汽车的命令,重任在肩,他选择留下完成运送任务。第二封家书接踵而至:“父丧,弟务必归。”张智源把自己关在驾驶室里,泪水打湿了方向盘,再次选择坚守。

张云鹏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这两封家书,是父亲最难做的选择。



2025年7月17日,张云鹏端详儿时与父母、兄弟姐妹拍摄的全家福。



1950年拍摄的张智源(前右二)和张云鹏(前左一)的全家福。 新华社发

抗战结束后,张智源和妻子孩子定居昆明。他在滇缅公路上开展进出口贸易,成立安达进出口贸易行,吸纳南侨机工战友加入。“只要平安到达就是财富。”张云鹏说,“安达”二字承载着父亲对每一次出车的希冀。

抗美援朝期间,张智源把刚进口的整车物资带车一起捐献给前线。他反复告诫子女:“无论何时何地,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没有国也就没有家。”



1983年,张智源在办公室留影。 新华社发



1984年拍摄的张智源(前排右三)、张云鹏(前排左二)的全家福。 新华社发

20世纪80年代,受中国侨联、云南省侨办等委托,张智源开始寻找失联的南侨机工。经过不懈努力,他最终寻访到20多名战友。“父亲不顾年迈的身体,让我骑车带着他走街串巷,去了很多地方。”张云鹏回忆,父亲和战友相聚的那一刻,疲惫瞬间消失,聊着聊着眼里就噙满了泪水。

1986年2月,张智源因病逝世,享年74岁。



2025年7月17日,张云鹏在院子里翻阅南侨机工相关书籍。



2025年7月17日,张云鹏在书房整理南侨机工相关资料。



2025年7月18日,在昆明市博物馆南侨机工分馆,张云鹏(左)为参观的游客讲述南侨机工的故事。

2007年,张云鹏退休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全身心投入南侨机工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他积极参加南侨机工纪念活动,还作为义务讲解员,向市民游客讲述南侨机工和祖国共患难的故事。

“80多年过去了,这些故事依旧熠熠生辉。”张云鹏说,“能够把他们这种爱国奉献、勇于牺牲、无怨无悔的赤子之心宣传出去,传承下去,我觉得非常值得。”



2025年7月18日,在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张云鹏(前)和妹妹张昆玉向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鞠躬。



2025年7月18日,张云鹏(右)和妹妹张昆玉在昆明市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默哀追思(无人机照片)。



2025年7月18日,在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张云鹏凝视南侨机工英名录墙上父亲的名字。

如今,怒江沿岸公路宽阔平整,险山之间大桥宏伟壮观;边境地区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繁盛,华侨在各地繁荣发展。

从国内的云南、海南,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侨机工的纪念碑、纪念馆、历史文化社区等逐渐落成,人们到此表达哀思与崇高敬意。



2017年7月7日,各界人士在云南省瑞丽市畹町镇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前唱国歌,祭奠先烈。



2017年7月7日,游客在云南省瑞丽市畹町镇参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



2022年11月2日,民众在昆明西山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献花。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据不完全统计,在滇缅公路沿线,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南侨机工献出了生命。1000多个日夜,平均每一天都有一位南侨机工倒下;10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平均每一公里都长眠着一位南侨机工的英灵。

舍身而不顾,毁家而不怨”,南侨机工用生命、鲜血与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书写了荡气回肠的一页。他们怀赤子之心、秉家国之念,在捍卫正义与和平、追求民族尊严与复兴的道路上,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份忠诚,穿越时空依然光芒不减。

赤子功勋,民族忠魂——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

统筹:宋为伟 韩芳

记者:胡超 严勇 孙敏

编辑:杜潇逸

海报:刘琼


新华社摄影部 云南分社

联合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何超莲担不起赌王最美千金的名号,黑瘦个子矮才34就变成饼脸大妈

何超莲担不起赌王最美千金的名号,黑瘦个子矮才34就变成饼脸大妈

草莓解说体育
2025-09-18 16:08:40
思考4天后,泽连斯基决定停战,六国向俄罗斯派兵,中方行动结束

思考4天后,泽连斯基决定停战,六国向俄罗斯派兵,中方行动结束

回京历史梦
2025-09-18 17:58:07
莫言:当一个人不尊重你的时候,收起你的大方,不要愤怒和难过

莫言:当一个人不尊重你的时候,收起你的大方,不要愤怒和难过

清风拂心
2025-09-13 11:15:08
俄媒:法国、乌克兰等14国反对俄罗斯解禁,希腊等7国支持解禁

俄媒:法国、乌克兰等14国反对俄罗斯解禁,希腊等7国支持解禁

直播吧
2025-09-18 13:00:03
《灼灼韶华》真相揭秘:康二妞到死才发现,好姐妹韶华是幕后推手

《灼灼韶华》真相揭秘:康二妞到死才发现,好姐妹韶华是幕后推手

小邵说剧
2025-09-18 15:12:31
吃相太难看!全红婵入学仅4天,令人作呕的事发生了,还不止一件

吃相太难看!全红婵入学仅4天,令人作呕的事发生了,还不止一件

君笙的拂兮
2025-09-18 22:46:55
中国的这次阳谋,把以色列给彻底整不会了,就连美国都想拜师学艺

中国的这次阳谋,把以色列给彻底整不会了,就连美国都想拜师学艺

小lu侃侃而谈
2025-09-16 19:20:38
1954年,林彪回到家乡,得知汪静宜近况后托人捎话:不要再等我了

1954年,林彪回到家乡,得知汪静宜近况后托人捎话:不要再等我了

南书房
2025-09-18 23:54:06
无意中赚麻了!杜兰特忘了Coinbase密码 15年的比特币现在还没卖

无意中赚麻了!杜兰特忘了Coinbase密码 15年的比特币现在还没卖

直播吧
2025-09-18 10:12:47
江苏重点文旅项目天目湖动物王国终止实施,溧阳将全面调查

江苏重点文旅项目天目湖动物王国终止实施,溧阳将全面调查

澎湃新闻
2025-09-17 22:18:26
总投资18亿元,沈阳地铁1、2号线提升改造!

总投资18亿元,沈阳地铁1、2号线提升改造!

沈阳百姓一家亲
2025-09-19 00:13:44
女优星冬香理想的Style,人妻界女皇就此诞生!

女优星冬香理想的Style,人妻界女皇就此诞生!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19 01:06:01
西贝又出事了!家长给孩子选高价儿童套餐,吃一半发现米饭是酸的

西贝又出事了!家长给孩子选高价儿童套餐,吃一半发现米饭是酸的

星河也灿烂
2025-09-16 16:10:31
58岁李彬晚节不保!被曝收6万坑位费只卖出1万元网友怒喷吃相难看

58岁李彬晚节不保!被曝收6万坑位费只卖出1万元网友怒喷吃相难看

花心电影
2025-09-18 10:27:52
官宣!穆里尼奥上任发布会引爆争议:执教费内巴切是个错误

官宣!穆里尼奥上任发布会引爆争议:执教费内巴切是个错误

万花筒体育球球
2025-09-19 00:40:56
三毛: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是,跟任何人,都不要说太多话

三毛: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是,跟任何人,都不要说太多话

诗词中国
2025-09-12 15:16:50
17 号台风突然大转弯,18 号或成风王!6 省市遭暴雨暴击,四川雨最猛

17 号台风突然大转弯,18 号或成风王!6 省市遭暴雨暴击,四川雨最猛

老枼说
2025-09-18 10:21:49
围攻黄岩岛惨败,菲律宾认怂,举白旗后10艘船的损失统计出来了!

围攻黄岩岛惨败,菲律宾认怂,举白旗后10艘船的损失统计出来了!

青青子衿
2025-09-17 02:45:14
直降12℃!刚刚确认:已抵达宁波!接下来,台风要扎堆了!

直降12℃!刚刚确认:已抵达宁波!接下来,台风要扎堆了!

鲁中晨报
2025-09-18 15:55:08
稻盛和夫:钱没了可以再挣,工作没了可以再找,朋友没了可以再交

稻盛和夫:钱没了可以再挣,工作没了可以再找,朋友没了可以再交

清风拂心
2025-09-13 13:15:04
2025-09-19 05:16:49
新华社 incentive-icons
新华社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
610050文章数 24211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头条要闻

男子给小35岁情人转1340万 妻子:第三者生活极度奢侈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英伟达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但代工免谈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汇星海之光 护妇幼健康|2025年“妇幼健康看中国”宣传推进活动大连站即将启幕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谁懂!在天下第一关拍到史诗感大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哈马斯高层在多哈遇袭后首次现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