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我们穿日本人的衣服……让我们吃不好的药……还咬我们身上的肉。”
接受采访时,年事已高的李连春对60年前日军的残暴行为依旧记忆深刻。
![]()
事发于1942年夏天,当时日军从缅甸进犯到我国的云南地区。
村里百姓初见众多荷枪实弹的日军时,尚未及防备,便遭受日军侵犯。
![]()
据李连春回忆,当时和她一样被抓的十几个女孩,都捆绑起来放在夏季正午太阳的暴晒之下。
最让她感到绝望的是,日军当街糟蹋女孩们,脱掉女孩们身上的衣服,让她们彻底失去了尊严。
![]()
当年不幸沦为慰安妇的李连春有着怎样的经历?
日军投降后,她的人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这段不幸经历,在历史上又留下怎样的印记?
![]()
一、不幸被抓到慰安所,遭遇非人经历
李连春出生于云南龙陵白泥塘村。
1942年8月的一天,李连春在街上遇到日军包围街道,不幸被抓,当街被三只日军侵犯。
![]()
本以为就此可以逃过一劫,没想到日军后来到家里直接抓人,说是让李连春去军队里给他们洗衣服,还承诺有工资。
日军恶名远扬,她父亲试图保护她不被带走,却被日军当场开枪打死。
![]()
村里其他的女孩也被抓了,一起被送到一个叫慰安所的地方,她们的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天天一亮,李连春她们就要起床开始干活。
比如,做鞋子,缝补衣服,给日军洗衣服等。
![]()
如果没有做完,是不被允许吃饭的。
吃饭,不是随便就能吃到饭的,是根据她们的劳动成果换取,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吃到两碗稀饭。
最让她们害怕的是夜晚。
![]()
夜幕降临后,女孩们住的房子外面,站着一群日军,是女孩们噩梦的开始。
长期在战场上杀戮的日军,已经失去了人性。
他们不仅摧残女孩们的身体,还用各种丧尽天良的办法折磨女孩们。
![]()
有一次,一个日军冲到李连春的房间里,死死地掐住她的脖子。
另一只手撕扯她的衣服,不仅如此,居然还恶狠狠地咬下她肩膀上一块肉。
彼时,年仅十七八岁的李连春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之中,口中不断发出阵阵哀求声。
![]()
而站在屋外的日军们却以此取乐,拍手大笑。
李连春回忆,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即便是来了例假,也会遭遇日军的强迫。
日军还进一步对她们进行精神上的摧残。
![]()
日军为了洗脱罪名,逼迫李连春她们梳起日本的发髻,穿上日本的和服,当众招待日军。
以此对外宣传是李连春等人自愿服务于日军。
![]()
在慰安所的日子里,唯一值得李连春怀念的是,一起被抓的女孩们彼此互相鼓励,相依相偎地度过艰难的每一天。
在这种恶劣处境下建立起来的关系,让她一生难忘。
![]()
二、死里逃生,重新开始新生活
与其他女孩相比,李连春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几个月之后,她逃出了慰安所。
那天夜里,雷电交加,日军哨兵躲在哨所里,她借口上厕所,偷偷逃出来了。
不过,逃离慰安所的过程并不顺利。
![]()
在闪电的光亮下,她还是被一位背着刺刀的日军看到了。
为了不被抓住,她抱着必死的心,逃向怒江,准备投江而死。
由于当时天气太恶劣了,日军并没有继续追下去。
![]()
她逃到了一处山林里躲藏起来,依靠捡野果子为生。
一直躲在山里也不是长久之计,她走出山林,往家的方向走去。
途中,她曾多次遇到过日军巡逻兵。
![]()
好在她了解日军,善于躲藏,没有被抓住。
为了能够活下去,她找了一份临时工,给人洗衣服。
尽管薪酬不多,但是至少她有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
![]()
工作之余,她四处打听家人的下落,得知妹妹被日军抓到另外一个城市去了,她再次开始了逃亡生活。
就在她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将她击倒。
高烧不退,身体虚弱得连走路都困难。
![]()
幸亏有几位善良的邻居伸出援手,轮流照顾她,渐渐恢复了健康。
在寻找妹妹的途中,李连春再次遇到日军。
被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救助,给了她一些食物,还教她如何在野外生存。
![]()
临别时,老奶奶叮嘱她,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这句话成为李连春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在龙洞坡的一个山洞里藏身时,她得到当地村民高习贤的帮助,两人结为夫妻。
![]()
此后,李连春一直居住在山里,养育两女一子,与丈夫用了十年的时间,盖了两层房子。
李连春的生活并未因为她结婚成家而风平浪静。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围人对她曾经慰安妇的身份存在着一定的歧视和非议。
![]()
人们用鄙视的目光看着她,甚至还有人向她扔石头。
有一次,她在集市上卖马草时,被一个认识她的村民认了出来,嘲讽她,“你这种人,还敢出来见人?”李连春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
她认为要想改变人们的看法,需要时间和努力。
![]()
经历过诸多苦难之后的李连春更加珍惜生命,她要好好活着,因为其他的慰安妇都被杀害了。
据她回忆,她当年所在的日军军营里大概有800名日军,其中慰安妇总共有三十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国女性。
![]()
松山战役前夕,中国远征军还没到来时,日军把慰安妇全部杀害。
三、慰安所里记载的过往,不容日方狡辩
这段历史并没有被人们遗忘。
记者陈丽菲希望了解与慰安妇有关的历史,想要采访一些幸存者,获取一手资料。
![]()
李连春得知此事后,打算对外公开自己曾经的经历,但是又担心自己和家人会像当年那样被周围人非议。
而她的家人和朋友认为,她应该站出来,揭露日军的罪行。
![]()
采访过程中,李连春将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全部都讲出来了。
同时,她还展示了日军在她左肩上咬下一块肉留下的痕迹。
文章发表后,李连春的经历迅速传遍全国。
![]()
曾经有着同样经历的女性,也开始对外讲述自己当年的不幸遭遇。
此时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没有人嘲讽议论李连春的经历。
社会上很多人支持李连春和其他慰安妇幸存者,为她们发声。
![]()
2000年,日本民间组织了一个活动,计划在东京审判当年日本政府性奴隶制度。
李连春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参加,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希望日本政府进行正式的公开道歉,并对当年的受害者给予赔偿。
![]()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
有人出面阻挠她去日本,再加上她生病,导致最终行程搁浅,此后,她继续为慰安妇发声。
遗憾的是,2004年,李连春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生前没能等到日本政府的道歉。
![]()
近年来,日本官方仍未正视那段历史。既未公开向当年受害者致歉,更有甚者,还妄图篡改历史,抹除慰安妇的过往。
不过,日军当年把“慰安所”改名为“服务社”、“俱乐部”等,试图掩盖他们对慰安妇的侵犯,是事实,这些罪行不容辩驳的。
![]()
在李连春的家乡龙陵县董家沟,有一处建造于1921年,共有30间房子的院子,是日军当年设立的慰安所。
据悉,1942年,日军当年到达龙陵后,强征该房屋为日军慰安所。
![]()
董家沟慰安所
被抓来的女孩子,除了像李连春一样来自本地的女孩子,日军还从广州和台湾地区掳来了一些女子,甚至还有缅甸女子。
这些女子生前遭受日军摧残,最终在这里香消玉殒。
![]()
2006年,董家沟慰安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第一个慰安妇陈列馆。
现如今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后来人了解日军的罪行。
![]()
总结:
李连春等慰安妇陆续去世,没能等到日本政府的道歉。
而日本妄图随着慰安妇们去世,抹去这段历史的行为,是行不通的。
![]()
慰安妇陈列馆,展示着日军对我国的侵略,对我国女性残害。
时刻提醒着人们,历史不容忘记,历史也无法被人随意涂改。
日军对慰安妇的残害,永远被人们记住。
参考资料:
1、关于云南省“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李连春的口述调查——《史林》2006年第B04期87-97,共11页
![]()
2、央视网 《走遍中国》20140902老宅里铁的罪证
![]()
3、中国新闻网 《纪实:滇西慰安妇的“黑色往事”(组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