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原创制图,版权所有
鲁迅夹烟墙画被游客孙女士投诉,我看了一下投诉理由。
理由之一,孙女士认为画的原画是鲁迅先生在自己家里抽烟。这个是不是事实呢?是事实。其实夹烟墙画就是对鲁迅先生原来照片的修改,隐去了家的背景。
所以,这是尊重鲁迅先生吗?
绍兴虽然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其实并不是鲁迅先生写作和思想滋养之地。实际上,鲁迅先生去了矿务铁路学堂学习。
矿务铁路学堂不在绍兴,在南京。
由矿务铁路学堂到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又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学医学到一半,随后弃医从文,到东京创办文学杂志。从文的几年,有师从章太炎先生,也有和他弟弟周作人翻译俄国文学作品。
这些经历反映出鲁迅先生真正思想受到启发和改变的地方是南京,以及日本的仙台和东京等地。也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确实受到了章太炎先生的影响,他创作的文言文作品,有章太炎先生所研究的《左传》之风。
这是为什么我们读鲁迅先生的文言文作品感觉很陌生的原因。相对而言,唐宋明清的文言文其实难度依次变低。
而鲁迅先生的文言文其实来自《左传》,甚至有《诗经》的风格。《左传》成书于春秋时期。这是为什么读鲁迅先生的文言文,感觉很有门槛的原因。
以上只不过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不管是文学本身的学习,还是思想,其实都和绍兴关系不大。
同一时代,在绍兴生活的人很多。正因为鲁迅先生去了南京学习,后又到日本留学,接触了大量现代思想,才开始反思故乡绍兴的生活。
从小说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有的是批判,少见的怀念。唯一在《故乡》里,鲁迅先生有怀念童年时的友谊,但是在少年闰土成了中年闰土之后,仍然对当年的绍兴感到不满。
于是鲁迅先生表达了希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新的生活是什么?显然不会是鲁迅先生每日抽烟吞云吐雾的生活。
我看到网络上居然有那么多人为鲁迅先生每日抽烟吞云吐雾辩护,我是吃惊的。这些人定然是没怎么阅读鲁迅先生作品的人。
同时,我也看到,这么多人居然在围攻孙女士,我想鲁迅先生必然反过来维护孙女士的。
就如当年,也是有很多人在围攻章太炎先生,而鲁迅先生在生前仍然抱着病痛为章太炎先生辩护。
从来鲁迅先生是反对围攻一个人的,多指责围攻的人要么是假公济私,要么是热衷钩心斗角贪婪权力之罪,不是真正的同类。
实际鲁迅先生确实是孤独着的,到现在,事实也是如此。
鲁迅先生本来在家里抽烟,墙画把背景去掉了,给人一种室外抽烟的感觉。还有人糊涂到要为鲁迅先生在室外抽烟辩护呢。所以这些人心里哪有什么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心里有的是他们自己在公共场合抽烟的肆无忌惮。
孙女士的第二个理由是会误导青少年。我个人认为也是对的,其出发点也是好的。关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本是应有之义,误导青少年吸烟,除了讨好烟草公司,对青少年健康有什么好处?
鲁迅先生一直关怀青少年,是断不肯让青少年被误导吸烟的。
第三个理由,虽然不是孙女士提出的,但是有很多人跑到这个夹烟墙画前,特意抽烟打卡拍照。
我想说,这本来是一个公共场合,本来是严禁抽烟的地方。这些人有什么理由在这里公然抽烟,还将照片发到网上?
我想这显然不是鲁迅先生希望见到的景象。这既不是历史事实,也不关乎艺术,更不关乎鲁迅先生本人,也不是鲁迅先生本人的意愿。
历史事实是鲁迅先生的照片是在家里拍的。事实是鲁迅先生关爱女性权益,反对围攻进步青年。事实是那张墙画改动明显。
同时,孙女士建议的鲁迅先生坐着手握拳头的照片确实存在,更能反映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的精神风貌。
对于网络上围攻进步青年这一事,是压根没看过鲁迅先生文章的人吧。
我虽然看得不多,但是最近也看完了《呐喊》,也浏览了好多篇鲁迅先生写的杂文,十分确认鲁迅先生的思想是先于他生活的时代的。
如今,似乎更加确认,鲁迅先生仍然走在好多人的前面。
至于这群人抽烟,我倒是乐见的。这些围攻他人的道德君子们表面尊重鲁迅先生,实际对鲁迅先生的文章看都不看,或者根本就是压根看不懂鲁迅先生文章的人。这样的道德君子们少活几年,也是为鲁迅先生提倡的新生活做贡献了。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8月26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