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濉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5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成交公告,总成交面积超22公顷,涵盖住宅、工业等多类型用地。这场土拍不仅是土地市场的风向标,更是濉溪县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关键一步。从河西新区的品质住区到经开区的大规模工业用地,每一宗地块的落槌都折射出濉溪“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发展逻辑。
![]()
NO.1 | 壹
2025土地供应“蓝图”落地,河西新区成焦点
今年4月发布的《濉溪县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明确全年5800亩供地目标,其中商住用地2000亩、工业用地3200亩。此次成交的5宗地块中,河西新区紫薇路东侧两宗住宅用地(濉自然挂〔2024〕41号、77号)尤为亮眼,由淮北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竞得,总价超1.7亿元。这两宗地紧邻濉河景观带,属于规划中“一主两带三区”的中心城区核心板块,未来将打造低密滨水住区,与乾隆湖文旅项目形成联动。
![]()
另一宗位于百善镇的工业用地(濉自然挂〔2025〕29号)被淮北中裕智慧能源收入囊中,契合全县“三基两大一新”产业布局中的氢基能源战略。而经开区10公顷工业用地(濉自然挂〔2025〕28号)由宝路钢结构竞得,标志着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再添重磅项目。从供地结构可见,濉溪正严格遵循“框定总量、优配增量”原则,住宅用地聚焦品质提升,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与《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集约集聚”的路径高度一致。
NO.2 | 贰
规划红利加速释放,濉溪迈向“皖北强县”
产业能级跃升:从“煤城”到多元产业集群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濉溪定位为“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2025年以来,韩村煤化工基地已供应超2000亩工业用地,引入煤-焦-化-电一体化项目;经开区则依托铝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标准地”出让,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逐年下降。此次成交的工业用地均位于规划划定的重点产业组团内,未来将形成“开发区+煤化工基地”双引擎格局。
![]()
人口吸引力增强:配套升级留住人才
规划提出到2035年城镇化率显著提升,近期通过“15分钟生活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2025年,濉溪城区已启动县体育馆改造、口子博物馆扩建等项目,乾隆湖片区新增3处商业用地(Q1-Q3地块),打造文旅商综合体。此外,淮宿蚌城际铁路濉溪西站年内动工,将串联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吸引外出人口回流。
生态与人文并重:运河文化赋能城市IP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濉溪以柳孜运河遗址为核心,规划“一带一镇多点”保护体系。2025年,临涣古镇保护提升工程启动,结合采煤沉陷区治理形成的凤栖湖湿地,构建“城水共生”风貌。此次河西新区住宅地块的溢价成交,也反映出市场对濉溪“生态宜居”价值的认可。
NO.3 | 叁
结语
第一房智库观点:濉溪的“长期主义”逻辑
从土地市场到城市规划,濉溪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
- “产业筑基”与“人居提质”双轨并行。工业用地严格匹配“三区三线”,住宅用地向中心城区集聚,避免“摊大饼”式扩张。
- 规划刚性约束与弹性调整结合。如河西新区地块在紫线管控下兼容商业功能,既保护历史风貌,又激活土地价值。
- 区域协同打开想象空间。随着徐淮宿一体化推进,濉溪在淮河生态经济区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未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入实施,濉溪或将成为皖北地区“产城融合、绿色转型”的标杆。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紧跟规划导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品质人居项目,将是分享濉溪发展红利的明智之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