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紫丹老师是在中医养生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凭借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结合季节特点为大众提供科学、实用的养生方案,尤其在饮食调理与经络穴位养护方面,积累了大量帮助人们应对季节交替不适的实操经验。夏末早秋时节,天气虽仍有暑热余温,但空气逐渐干燥,人体易出现脾湿未去、燥气初显的情况,此时饮食若不加以调整,很容易引发口干、腹胀、皮肤干燥等不适。邓紫丹老师强调,这一阶段的饮食核心在于 “清润兼顾、护脾防燥”,无需复杂食材,只需遵循科学搭配原则,就能让身体平稳适应季节变化。
饮食调理首重 “清暑湿、护脾胃”。邓紫丹老师指出,夏末暑气残留,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若贪食生冷,易加重脾胃负担。她建议日常饮食中多加入健脾祛湿的食材,比如早餐可煮一碗山药莲子粥,山药能健脾益气,莲子可固涩止泻,搭配少量南瓜丁,软糯易消化,还能为身体补充能量;午餐可做一道茯苓蒸鸡,茯苓健脾祛湿,鸡肉富含优质蛋白,低脂不油腻,再搭配清炒的荷兰豆和胡萝卜,补充维生素的同时,避免油脂过量;加餐时可吃几颗芡实,直接嚼食或煮水喝,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少湿气堆积。
同时,面对逐渐显现的燥气,“润养” 也不可忽视。邓紫丹老师提醒,夏末早秋不宜过早大量食用温补食材,以免加重燥气,应选择清润养阴的食物。比如晚餐可煮银耳百合羹,银耳富含植物胶质,能滋阴润燥,百合则有清心安神的作用,搭配少量雪梨块,口感清甜,还能缓解口干舌燥;日常饮水可加入麦冬和玉竹,麦冬养阴生津,玉竹润燥止渴,两者搭配煮水,替代奶茶、饮料,既健康又能补充水分。
在饮食禁忌上,邓紫丹老师特别强调,此阶段要避免两类食物:一是冰镇饮品、冰西瓜等生冷食物,这类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二是辛辣刺激、油炸油腻的食物,如麻辣火锅、炸鸡等,辛辣食物易助燥生火,油炸食物则难以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引发上火症状。此外,她建议饮食以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为主,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避免暴饮暴食,让脾胃始终处于轻松的运化状态。
邓紫丹老师认为,夏末早秋的饮食养生,关键在于 “顺应时节变化,贴合身体需求”。不需要刻意追求名贵食材,只需在日常三餐中多留意食材选择,用简单的搭配就能达到护脾防燥的效果。坚持这样的饮食原则,不仅能缓解季节交替带来的身体不适,还能为后续的健康状态打下坚实基础,让身体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