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立秋之后,暑气未消,反有愈加炽烈之势,民间谓之“秋老虎下山”。此时天气燥热,人体易感不适。何谓秋老虎?秋老虎者,乃立秋后短期回热之天气也。大抵在八九月之交,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未远,大陆内部积蓄之暑气一时不能散尽,每有反复,午间颇热,早晚则渐凉,形成昼夜温差较大之气候特征。此际空气中的湿度亦开始下降,出现“燥”的征象。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都会产生明显影响。中医养生学格外重视此时的调养,尤以润肺防燥为要务。
0 1
秋气通于肺
中医理论中,秋属金,与人体肺脏相应。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外界直接相通,故最易受外界气候影响。秋燥之气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导致肺津耗伤,宣发肃降失常。每至此时,人多有口干咽燥、鼻干出血、皮肤干燥、干咳无痰、大便干结等表现,皆是燥邪伤津之兆。若不及早调护,至深秋寒冬,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0 2
中医养生之道
1.饮食调摄
饮食宜选甘润之品,以生津润燥、滋阴润肺为要。可多食梨、甘蔗、荸荠、银耳、百合、芝麻、蜂蜜等物。梨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可直接食用,亦可蒸熟食用,以减少寒性。银耳百合粥更是润肺佳品,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另宜适当增酸,如山楂、乌梅之类,酸能收敛肺气,顺应秋日收藏之性。同时减少辛辣烧烤之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此类食物性热,易助燥伤阴。
2.起居有常
秋日昼热夜凉,须注意随时增减衣物,民间“春捂秋冻”之说,意在使人体逐渐适应寒冷,但亦不可太过,尤其年老体弱者,清晨傍晚应适当添加衣物。睡眠方面,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收敛神气。室内可放置清水或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3. 运动调息
秋高气爽,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但不宜过度剧烈,以免耗伤津液。可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呼吸调理尤为重要。可于清晨空气清新之处,进行深呼吸练习,以助肺气宣发肃降。
具体方法:深吸气时尽量扩张腹部,呼气时尽量内收腹部,速度缓慢深沉,每日练习十至二十次。
4.情志安宁
秋日肃杀,人易生悲愁之感。中医认为悲忧伤肺,故须保持情绪乐观,心神宁静。可登高望远,赏秋日美景,使人心旷神怡,豁达开朗。
0 3
简便茶饮推荐
1.金银花罗汉果茶:取金银花3克、罗汉果半枚,沸水冲泡代茶饮。金银花清热解毒,罗汉果润肺止咳,二者相合,尤宜于秋日咽干口燥之人。
2.沙参麦冬饮: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此方出自《温病条辨》,能清养肺胃、生津润燥,对于干咳无痰、口干咽燥者尤为适宜。
0 4
推荐食谱
雪梨银耳羹:将银耳泡发后与去核的雪梨一起炖煮,最后加入适量冰糖。此羹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非常适合秋燥时节食用。
秋老虎虽猛,然只要我们顺应自然,以润为法,以滋为用,便能安然度过这段燥热时期。中医养生强调防胜于治,此时注意润肺防燥,不仅能缓解当下不适,更能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实乃养生防病之关键时节也。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云南中医,由肥城市卫生健康局、市中医药协会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编辑审核: 肥城市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