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巷砖塔(又称砖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相门内干将路甲辰巷市桥头,是苏州历史上“城中七塔”中仅存的一座。
据清代《吴门表隐》记载,苏州城中曾有七座小型砖塔,多为宋代所建。其中两座早毁,两座毁于清乾隆年间,白塔于1928年拓宽临顿路时拆除,濂溪坊的一座也在20世纪50年代因拓宽路面被拆去。
壹 建筑特征:五级八面的仿木结构砖塔
甲辰巷砖塔为五级八面楼阁式砖结构仿木塔,高6.82米,基座每边底宽0.51米,对径1.2米。
其腰檐、平座以菱角牙子和叠涩砖相间挑出,并有转角铺作及阑额、柱头枋自檐下壁面隐出。八面间隔辟壶门和隐出直棂窗,各层门窗方位交错设置,内部方室逐层转换45度。
全塔以清水砖砌成,不施粉彩,朴实无华,展现了宋代仿木结构砖塔的典型特征。
贰 历史变迁:从民宅围困到重见天日
甲辰巷砖塔在民国初年被围入民宅,塔身被房屋搭建包围,仅上半截露出屋面。由于长年失修,加上1966年的人为破坏,原仅存四层,腰檐亦已残缺不全。
1991年,该塔被列入文物维修项目。经一年半动迁、测绘、设计等准备,于1993年5月动工维修。工程加固了底层,修复了各层塔檐、翼角、平座,补齐了斗拱等构件,重建了第五层和塔顶,制作安装了塔刹,并在拆除民房的地基上开辟了塔院。
叁 建造年代:从晚唐五代的考证之谜
甲辰巷砖塔的建造年代一度被认为是在宋代,因为宋代《平江图》上在此位置有塔的标记,且其结构与宋代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如罗汉院双塔、上方山楞伽寺塔)相似。
然而,在1993年维修过程中,对塔砖进行的 “热释光”抽样测定显示,砖的制作年代为晚唐至五代末期。
同时,维修人员发现塔的某些部位和构件的做法和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唐代建筑的特征,如塔檐平缓、斗拱用材粗壮、体量比例相对较大等38。因此,建塔时间可能早于宋代,确切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研究。
肆 保护与价值:从市保到国保的升级
甲辰巷砖塔于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37。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0948-3-246)。
近年来,文物保护部门对砖塔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提升,平整了路面,配齐了灭火设施,安装了监控设施3。2023年,甲辰巷砖塔景观照明工程也已完成竣工。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