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1月15日电(记者 彭娜)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距今5800-53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近日探访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近距离体验凌家滩文化魅力,感受中华远古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游客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参观,主办方供图。
博物馆通过圆形沙盘展现了凌家滩聚落的整体面貌,聚落中心有作为重要防御设施的双重壕沟,还有着诸如墓葬区、祭祀区、大型建筑区等明确的功能分区,同行记者感叹,这可是5000多年前的“城市基建”,体现了先民们的规划智慧。
![]()
游客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参观,主办方供图。
“王者之墓”出土文物的集中展示,再现了凌家滩部落首领的生活场景,表明当时凌家滩已经出现了明晰的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在围绕祭坛而建的墓葬区,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如掌握神权的巫师、制作玉器的工匠和平民,埋葬区域不同,葬制葬仪也差异较大。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陈列的玉虎首璜,中国日报网彭娜摄
馆中重点呈现了凌家滩出土的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包括首尾相连的双面圆雕玉龙,刻有八角星纹的玉鹰,造型生动的玉人,体现宗教礼仪的玉龟、玉版、玉猪,以及已知史前最大的石钺等,无一不反映出先民的匠心巧思与精湛技艺。来自安徽本省的游客张先生说:“我印象最深的文物是那件玉鹰,它的独特造型融合了鹰、猪和太阳元素,透过它能感受到先民的自然崇拜。”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陈列的玉鹰(复制品),中国日报网彭娜摄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陈列的坐姿玉人,中国日报网彭娜摄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陈列的立姿玉人,主办方供图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陈列的玉龙,中国日报网彭娜摄
“文明互鉴”展厅陈列了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之间交流互鉴的历史痕迹,揭示了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彼此间的交流、交融与接续。导游告诉我们,同是距今5000年左右,凌家滩的玉龙和红山、良渚等遗址出土的龙型文物在形态、材质和工艺上均存在相似之处,这种“撞脸”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繁星璀璨的历史文化面貌。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