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的A股市场,被一只芯片股搅得“热血沸腾”——寒武纪股价冲破1300元大关,市值狂飙超5000亿元。
有人说,这是AI风口吹起来的泡沫;也有人说,这是资本对国产替代的盲目追捧。
但翻开寒武纪的履历会发现,所有看似“突如其来”的爆发,都是“蓄谋已久”的必然。
毕竟,没有谁能靠运气在芯片赛道走得远,尤其是在被“卡脖子”的AI芯片领域,每一步突破都得用技术和韧性铺路。
![]()
突破千元!
武纪股价狂飙!
8月25日,寒武纪股价稳稳站在了1300元每股之上,成功跻身国内千元股俱乐部,要知道这俱乐部里长期以来可是茅台一家独大。
![]()
▲ 图源:百度股市通
寒武纪股价的暴涨并非偶然。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半导体产业自主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和打压,使得国产替代的紧迫性愈发凸显。英伟达部分芯片遭禁,为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寒武纪作为国内少数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其技术积累和产品优势被市场视为国产替代的核心标的之一,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纷纷用真金白银为其投票。
从业绩表现来看,寒武纪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30.22%,接近2024年全年的11.74亿;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6亿元。
资本市场的推动也是寒武纪股价暴涨的重要因素。
高盛持续上调寒武纪的目标价格,8月24日更是将目标价上调到1835元。这种来自国际知名投行的看好,无疑为寒武纪的股价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追捧。
同时,寒武纪定增方案获批,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让市场对其前景更加乐观。
在英伟达部分芯片遭禁的背景之下,寒武纪的平替价值正在显现,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
而其自身的业绩支撑和资本市场的青睐,更是让其股价一路高歌猛进。
![]()
英伟达受限,
寒武纪崛起
今年4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突然对英伟达特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下达禁售令。
H20芯片专为中国市场设计,虽说性能仅为旗舰产品H100的15%-30%,但在中国AI芯片市场中占英伟达中国区收入的80%。
禁令的颁布,致使英伟达不仅面临约90万颗芯片的库存积压,还在财务报表上出现了约45亿美元的损失。
在禁令期间,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从95%暴跌至50%。
时隔3个月,剧情发生反转。7月14日,英伟达宣布美国政府已承诺授予许可证,将恢复H20在中国的销售。然而,这份许可附带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条件——英伟达需将H20芯片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财政部。
![]()
▲ 图源:微博
尽管H20获得了出口许可,但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之路却并不顺畅。7月31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公司,要求其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国资背景企业或与官方有合作的私企,在采购H20芯片时都持谨慎态度,这无疑对H20的销售产生了重大影响。
就在英伟达受限的同时,寒武纪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市场拓展方面,寒武纪积极与各大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以及电网机构等展开合作,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智能终端IP集成于超1亿台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中,思元系列已应用于浪潮、联想等服务器厂商,其中思元220自发布以来,累计销量突破百万片。
危机危机,危险之中往往藏着机遇,国产AI芯片厂商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而寒武纪,就是这波国产替代浪潮中冲在最前面的弄潮儿。
有人可能会说,寒武纪股价涨这么猛,是不是纯靠风口吹起来的?还真不是。
在AI芯片技术领域,寒武纪那可是妥妥的“老资格”。
十年前,当很多公司还没意识到AI芯片潜力的时候,寒武纪团队就已经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发表了一系列开创性论文。
寒武纪的技术实力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2020年,斯坦福大学公布了一份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在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一。
![]()
坎坷发展,
寒武纪耐心十足
当然,寒武纪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诸多坎坷和挑战。
2017年,华为发布麒麟970芯片,这款芯片采用了寒武纪提供的NPU人工智能芯片,让寒武纪一举成名。
然而,这样的合作并没有持续下去。从麒麟980开始,华为转向自研NPU,给寒武纪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017-2019年,寒武纪对华为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
2019年,随着华为海思自主研发芯片处理器架构,除已达成的合作外,华为未再继续采购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导致寒武纪对华为销售额下滑43%,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业务收入占比也骤降至15.49%。
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后,寒武纪陷入了艰难的困境。
业务结构的调整变得迫在眉睫,曾经依赖单一客户的商业模式暴露出了巨大的风险。
面对大客户流失的困境,寒武纪并没有坐以待毙。公司迅速调整业务战略,加大在云端、边缘芯片以及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努力拓展产业线,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来到2022年12月,困难又来了。
美国政府单方面将寒武纪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寒武纪在供应链、技术交流等方面都受到了诸多限制。
由于集成电路领域专业化分工程度及技术门槛较高,部分供应商的产品具有稀缺性和独占性,如不能与其保持合作关系,公司短时间内难以以较低代价切换至新供应商。
随后,公司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以降低对外部技术和供应链的依赖。
同时,寒武纪积极与国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在国内AI模型爆发和半导体产业链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寒武纪迎来了新的机遇。
![]()
▲ 图源:AI制图
寒武纪能够更好地与国内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国内AI芯片产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中国芯片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伟达等国际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英伟达下一代阉割款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很难保持,这也为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如今,国内AI算力需求喷发、半导体产业链日趋成熟,寒武纪的故事还在继续。
它的逆袭告诉我们:国产替代从不是被动的选择,而是技术、韧性与时代机遇共振的必然。
未来或许仍有供应链、技术迭代的挑战,但只要像寒武纪这样守住创新底色、扛住风雨考验,国产芯片终会从“追赶”走向“引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写下更硬气的答案。
参考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寒武纪总市值突破5200亿元,科创半导体ETF(588170)开盘冲高,蓄势上涨!》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