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寿山
寿山,姓袁,字眉峰,祖居黑龙江瑷珲,1860年出生;据说是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小妾遗腹子袁文弼的后裔,即袁崇焕的七世孙。
最早的瑷珲,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为了对付元朝残余势力,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今黑龙江最大支流结雅河)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起的。到了清朝,瑷珲成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因地处江东,与内地往来不便,1685年黑龙江将军驻地由江左岸迁往江右岸,重新建筑城寨,名字仍为瑷珲。这就是现在的瑷珲古城。
寿山的父亲、袁崇焕六世孙是吉林将军富明阿,富明阿去世后,寿山袭骑都尉世职,以三品衔留北京归兵部选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军侵犯奉天(今沈阳),寿山请命赴前线杀敌,任步队统领。
经过与日军的厮杀,寿山在草河岭、连山关等战役中获胜;在后来的凤凰城之战中,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寿山之弟永山在这次战役中牺牲,寿山自己身负重伤。朝廷为嘉奖他的勇猛善战,让他兼领镇边骑兵。
![]()
瑷珲(达斡尔语音译)
![]()
瑷珲古城残墙
次年,在收复海城的战斗中,寿山领七十骑到辽南侦察敌情,在汤冈子和敌军意外遭遇;激战中,他被敌人的枪弹打中右腹,子弹从其左臀穿出。敌退后,他跨马行30里回营,血缕缕盈衣裤,他几乎成了一个血人,"江淮诸宿将见而咸为瞠目"。
1897年,寿山调任镇边军左路统领,驻扎黑龙江;后来,在黑龙江将军恩泽的保举下,被任命为瑷珲副都统。恩泽逝世后,1899年寿山升黑龙江将军。成为黑龙江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后,他励精图治,使黑龙江的吏治、军务、边防都有明显的改进,财政亦稍有宽裕,在军民中博得很高声誉。
1900年夏,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以“护清灭洋”为口号,与清廷联合,向列强开战。沙俄为了维护其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以“保护哈尔滨铁轨”为名,提出要借路瑷珲进兵南下、经齐齐哈尔至哈尔滨的无理要求,遭寿山的严正拒绝。此后,沙俄在我国东北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屠杀我居民7000余人。不仅如此,他们还放火焚烧了瑷珲城。
这种肆无忌惮的侵略行径让寿山忍无可忍,他下定决心对俄作战。面对强敌,他没有丝毫的怯懦,而是怀着必胜信心做好了准备;然而,毕竟军力太过悬殊,开战后不久防线相继失守。
![]()
袁寿山将军的陵园
![]()
寿公祠
就在战局处于“言战难”“言守难”“言退难”的时刻,朝廷电令停战、与沙俄谈判,俄军则提出要到卜奎城(齐齐哈尔)见寿山。寿山将军自度:“终不能亲见俄军与之议和,又不欲使城中居民无端罹祸,又自念世受国恩,宜阖门殉节。”
初四日(1900年8月28日)早晨,俄将坚持要见寿山。寿山将军作遗书致俄将,要求其勿杀居民。写完,即命随从抬棺放入朝衣朝冠,从容卧于棺中,取金器吞入腹中,未能即死,命其子向他开枪,其子手颤抖不忍发,误中右臂,仍不死,又命其家将继之一枪,中小腹,犹不死。他厉声呵斥,家将无奈说:“如此,宜令速死,免受痛苦。”于是再开一枪,洞胸而亡。
寿山死后,朝廷下诏以挑起边境冲突来对其加以责难、免去其一切职务。直到1906年,时任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与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合疏奏请,清廷才批准寿山按武职例议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