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国出台了史上最为严格的《枪支管理办法》,一场轰轰烈烈的枪支收缴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当工作人员走进山东省莱芜县一户名叫滕西远老人的家里时,只见老人默默打开了一个有些年头的红绸布包,紧接着映入眼帘的竟是两支上世纪战争年代的驳壳枪。这两支枪的年纪甚至超过了在场工作人员的年龄,由于滕西远老人经常擦拭,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这两把驳壳枪依旧光鲜亮丽。按理说,工作人员应该立即把这两支枪收缴,可听完老人与这两把枪背后的故事后,工作人员只是将手枪的击发装置去除了,随后又将这两把驳壳枪物归原主,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两把手枪对滕西远老人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两支老式驳壳枪
1925年,滕西远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口镇北山阳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里,有兄弟五人,滕西远排行老三,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更不幸的是,滕西远的父母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双双病亡,这对尚未成年的兄弟五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出于生计 ,滕西远的两个哥哥在父母去世不久后便报名参了军,留下滕西远和两个年幼的弟弟。恰逢天灾,为了让两个弟弟填饱肚子不被饿死,十岁的滕西远便独自一人外出要饭,可依旧没法解决三个人的温饱问题,最后他的五弟不幸被活活给饿死。
美国记者拍摄的民国饥荒老照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不久,日军的铁骑便踏入了山东境内,日本人在齐鲁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要饭过程中,滕西远亲眼看到了日军的种种暴行,这也让小小年纪的他萌发了杀敌卫国的念头。凭借着自己乞讨的身份,滕西远时不时给当地的县大队送去情报。就这样,13岁的滕西远很快便成为了县大队的一员。因为年纪较小,身子骨又瘦又黑,许多人都叫他“滕黑子”。可这位滕黑子身子虽弱,可本事却一点也不小。在一次扫荡中,日军和汉奸悄悄摸进了滕西远所在的那个村,两名县大队成员着了汉奸的道而被抓。
侵华日军
本来滕西远也是日军要逮捕的一份子,可他凭借着对村里地形的熟悉,还没等日军到家门口,便一溜烟翻墙跑了。在逃跑的过程中,滕西远还遇到了两名县大队成员,三人一合计决定等鬼子离开了再撤离,于是三人便躲到了一户人家的猪圈顶上。正当三人缓下心时,突然一阵悉悉索索的脚步声从不远处传来。滕西远小心翼翼地抬头望了望,原来是一个落单了的日本兵,只见他朝着猪圈旁的茅坑走来。来不及多想,三人拔出了随身携带的匕首。瞅准时机后,腾滕西远从墙头一跃把这名日本兵直接掀翻。另外两名队友迅速上前按住了日本兵的胳膊和腿,滕西远像杀猪一样朝着这名日本兵的脖子“咔嚓”两刀,日本兵还没反过来,就在猪圈旁归了西。
老英雄滕西远
这是滕西远生平第一次杀敌,时至今日,滕老依旧保存着当年那把手刃日寇的匕首,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说:“日本侵略者是坏透了,杀了他们都不解恨,现在中国强大了,没人敢欺负咱。”那一次行动后,滕西远三人便直接从后山逃出了村。回到队伍中,滕黑子一下子出了名,这小子平日里便聪明,这次还立了功,所有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抗战时期的敌后武装
在一次动员大会上,首长廖容标吼着嗓子对大伙说道:“谁是狗熊?谁是英雄?只有砍下了日本鬼子的脑袋才能决定。”一听这话,台下的滕西远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不用十天八天,我就给你拿个鬼子的脑袋来。”果不其然,滕黑子再次立功的机会很快就来了。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革命根据地外围构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铁网”,实行灭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更可恨的是日寇一次又一次地扫荡,不停地朝着根据地而来。
扫荡中的日本侵略军
在一次反扫荡斗争中,滕西远所在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与日军在杨家横一带打了一场遭遇战。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一开始便抢占了高地,而我军则被压制在一片低洼处,因此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在突围行动中排长身先士卒,子弹打光了就用枪托和日寇拼刺刀,枪托打烂了用双手和日伪军肉搏,中弹前,硬是拉了6个敌人垫背。在鬼子的炮火中,年仅15岁的滕西远表现也很突出,一枪打掉了日军的旗手。在突围行动中,滕西远很快打光了子弹,日本兵举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很快冲了上来,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只听日本兵大喊了一句日语后,一垫步把刺刀捅进了滕西远的胳肢窝。
侵华日军
可让日本兵想不到的是,眼前的这名瘦黑瘦黑的小个子竟然忍痛抽出了那把血淋淋的刺刀,反手朝着他的脖子挥了过来,这是滕西远人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在这次遭遇战中,滕西远表现十分英勇,亲手杀死了6个敌人,荣立了一等功。在表彰大会上,第四军区司令员廖容标还亲自接见了这位小英雄,当场夸赞道:“你这个小黑子,打鬼子还真行勒。”随即亲自奖励了滕西远一支德制的匣子枪,这便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两把老式驳壳枪中的一把。
廖容标简介
而另一把驳壳枪的故事则要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后,凭借着灵健的身手和战场表现,此时的滕西远已经是华野四纵队某部的炮兵连连长了。1947年7月,滕西远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要配合华野四纵队围歼盘踞在南麻一带的国民党整编第11师。当大战打响之际,滕西远碰到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当时滕西远所部驻扎在南马鲁村柳子峪村内,傍晚十分,滕西远只身一人朝山坡的瞭望哨走去。可就在查哨期间,一支敌人的队伍误打误撞走进了山坡一侧的山谷中。通过观察,滕西远发现对方有两个加强营,而且敌人装备十分齐全,甚至还拥有几门重型火炮。这时一旁的哨兵小心地问滕西远道:“连长,山谷里这么多的敌人,咱俩今天还能活吗?”滕西远皱了皱皱眉,接着说道:“咱们要活,得有智谋,等一下听我的就行!”
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军炮兵连
随即两人检查了随身携带的装备,虽然两人手里只有一支步枪、一只手枪,还有三枚手榴弹,但滕西远依旧表现得十分镇定,稍作思考后,滕西远决定给山下的这伙国民党军上演一出当代版的“空城计”。他对一旁的哨兵说道:“敌明我暗,咱们的炮兵连、警卫连还有一连、二连距咱们这里只有大概半里路,我俩得拖住敌人,等待着部队的增援”。话刚说完,滕西远便一挺身朝山谷中的国民党军扔了颗手榴弹,身旁的哨兵也急忙开火,给半里以外的部队报信。
年轻时候的滕西远
三颗手榴弹下去之后敌人便懵了,误以为进入了埋伏圈,一直不敢乱动,这时山坡上传来了滕西远的声音:“交枪不杀,优待俘虏,你们被包围了”。摸不清状况的国民党军一直按兵不动,纷纷躲在了山谷的两侧。很快,我军听到枪声就赶了过来,迅速歼灭了这伙敌人。就这样,滕西远的“空城计”让国民党的两个加强营不明不白地交代在了山谷中。在庆功大会上,滕西远被授予一等功,为此粟裕还称赞他为“孤胆英雄”,还亲自把一把崭新的德制匣子枪挂在了他的腰间,就这样滕西远成为了队伍里有名的双枪手,大家纷纷叫他“双枪滕黑子”!而这两把枪也成为了滕老戎马一生最好的见证。
粟裕大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接到命令后,滕西远从福建坐上列车,一路向北,朝着鸭绿江方向驶去,与他同行的还有那两把驳壳枪。据滕老回忆,部队刚过鸭绿江不久,就和敌人交上了火,当时美帝国主义天上有飞机,地下有摩托化步兵,而我方只有两条腿和小米加步枪。为了按时到达作战地点,部队一天要走上百里路,即使双脚走得火辣辣地疼,但是从来没有一人掉队。很快,随身所带的炒面吃完了,而美军的飞机把桥给炸断了,后援一时送不上来,他们饿了只能握一把雪塞到嘴里,强忍着刺骨的冰凉咽下去。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志愿军依旧把美军打得连连后退。
建国后的滕西远
1953年3月,滕西远所属部队与联合国军在马坪里一带展开激战,战斗正酣之时,一辆美军坦克突然出现,挡住了我方部队前进的道路,这给我方带来了不小的伤亡。要想顺利前进,就必须炸掉这辆坦克,可美军的坦克要比当年日本人的坦克大得多、也厚重得多,得用炸药包挂在坦克身上,才能将其摧毁。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身为炮兵连连长的滕西远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他趁着夜色和地形的掩护,只身一人带着炸药包向美军坦克的方向匍匐爬去。在行进过程中,滕西远发现美军坦克的旁边有一条浅沟,虽说不深,但也能够隐蔽。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坦克
可是敌人坦克驾驶员也训练有素,通过炮塔上方的潜望镜,他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任何靠近的人, 一旦有人靠近,他们便立即开火。因此要想顺利炸掉这辆坦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此时的滕西远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回不去了,不过他没有害怕,依旧小心翼翼地朝美军坦克爬去。幸运的是,在夜幕的掩护下,依靠着黝黑的肤色以及灵活的身手,他竟然成功地把炸药包挂在了美军坦克上,点燃导火索后滕西远迅速撤离。伴随着一声巨响,这辆美军坦克被成功摧毁,滕西远也成为了连队里鼎鼎有名的“爆破英雄”。
被志愿军所炸毁的美军坦克
不久之后,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大战终于结束,滕西远便转业到了地方,回到了家乡莱芜县工作。几十年来,滕西远先后在莱芜县的公交公司、园林、自来水厂、市政部门工作,见证了莱芜城的发展。现如今滕老也已经97岁高龄,可回忆起自己的从军生涯,最忘不掉的便是这两把老式驳壳枪。在整个战争年代,滕西远共立过三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和三次三等功,在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战斗中,他先后负伤5次,身上至今仍有无法抹去的印记,甚至还在他的额头上发现过残留的弹片。
滕西远老人所获勋章
97岁高龄的滕西远
有位老首长曾这样对他说过:“你戎马一生可以写一本书,书中可以这样写的:鲁中抗战升旗红,滕连长双枪显神通,大小两千五百仗,挥剑驰骋泰山东。你是抗战时候的抗日英雄,解放战争时候的孤胆英雄,抗美援朝时候的爆破英雄。”所以当政府工作人员走进老英雄家里时,并没有把那两把手枪收缴,我想大概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两把手枪是滕老戎马一生的最好见证。或许这两把枪有一天会走进博物馆,而这两把枪背后的故事也会永远流传于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