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泰(1852—约1920),字又宗,号寻梅主人、也是道人, 榆次县 西南二十里张庆村人。世代书香门第,祖父郭珮,字 伯玉 ,明经 进士 。父亲郭廷俊,字裕三, 道光 庚子科举人。母亲石太夫人,生兄继先,字荫甫;继善,字性成。荫甫学问渊博,书法精妙。以岁贡生例选训导,隐居不仕。母亲侯太夫人,于 咸丰 壬子年(1852),七月念(二十)八日寅时生继泰及弟继义、继武。
郭继泰生来颖异,声音洪亮,体魄清伟,性情方正,出语直率。幼小读书,日读数百言,特别喜欢《左传》、《国语》、《国策》、《史记》,等有议论的书,不喜欢读八股文。十五岁,做策论,往往观点惊人,不肯作文应试。他父亲教训他说:“读书志期远大,原不以八股为轻重。然此事无与于学问,实有关于科名,功令所在,非此无进身之阶;不然,朝廷岂能为尔另辟一途乎?”。至此,郭继泰才游学于经师郝登甲门下。二十岁入泮,二十五岁科试第一,榜下补廪。于光绪二年(1876)中本省乡试十九名举人。
![]()
![]()
第二年春天,春闱报名刚过,父亲病故,丁父忧。期间骨瘦如柴,几年才有所恢复。他自寻思,过刚必折,又想到当年老师郝登甲的师训:“尔性方言直,取祸之道,虽逢盛世,犹虞不免,况生今时。尔其戒之。”此后,郭继泰就没有了仕进之心,每日涉猎诸子百家,下至医卜小道,无有不精。慷慨好义,乡里人士有鼠角雀争,得继泰一言,无不冰消冻解,朋友辈戏称为“小仲由”。光绪初年,山西遭大灾,继泰办赈务,全获很多。亲友几十家等着继泰吃饭,家里这样衰落。家乡有“小孟尝”之称。
光绪十五年(1889),会试兼大挑,继泰在家边教学边读书,仍然不肯应试。在大哥的劝导下,才去北京应试。在大挑中,继泰身体强健,气象严肃,首选一等,以知县签分安徽试用。
郭继泰到安徽赴任后,由于不肯逢迎上司,不肯借差求遣,四年时间一直签到打卡,到光绪十九年(1893),才到灵璧县任职。
郭继泰历任安徽省灵璧县、青阳县、东流县、当涂县县令,凡十三年,前后立大功十五次,为地方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在当地有“郭青天”之称。
光绪三十二年(1906),郭继泰调任当涂县知县,太平府知府汪麟昌借机向他索贿,因遭到拒绝,便诬他“莅事多偏,粗鄙近利”,密禀皖抚恩铭,于当年冬被革职。
翌年初,继泰领着儿子,带着当涂县知县县印上京,到都察院列款上诉,诉状转呈光绪帝审阅。皇上责成皖省巡抚冯煦亲自审理,因冯煦与汪知府是亲戚,继泰被押入安庆府监狱无人过问,儿子被押死狱中。直至武昌起义后,郭继泰才和难友一起被放,返回榆次故里。
民国四年(1915),继泰曾带领张庆村民和王村解决过水利纠纷,后出走,客居外地。
郭继泰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带印奇冤郭公传》,以亲身经历揭露了清末社会“覆盆之下多冤狱”的现实。该书历来有“安徽官场现形记”之称。全书凡34万余字。民国元年由上海书局石印。1986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再版。《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有介绍。
邀你讨论
![]()
![]()
“郭青天”郭继泰被革职冤不冤 说说你的看法
去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