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心之驿
■渔翁
原先,公园四周有墙,东有大门。人们进园游玩,需在门外的售票窗买票入内。后来,墙拆了,门留着,还在门外塑造了一家六口排队买票的金属像,以留住过去的岁月。
从该门入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梧桐林,它是英国梧桐,洋名称谓“二球悬铃木”。这片梧桐林,每棵树高大、雄伟、粗壮,像“阿里山的少年”,在这里静静地伫立了70年。这片梧桐林,让这里冬暖夏凉,当然,也有夹在其间的香樟等树的功劳。
你看,梧桐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树枝,长满了像人的手掌一样的绿叶,宽大而密集,层层又叠叠,像撑开的伞面。几十把巨型绿伞连在一起,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遮阳大棚,让炽热的阳光停滞在20米开外的高空。虽然,阳光能穿过树叶,在地上留下斑驳陆离的亮色,但经过层层绿叶的过滤,使它几乎没有热度。即使是午后,人们照样能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避暑纳凉、喝茶聊天。
深秋,叶子慢慢变黄,无风时,“黄手掌”也会离开枝头、一片片地往下掉;风一吹,叶子便在空中纷纷扬扬,如雨一般。到了寒冬腊月,梧桐树上的叶子已悉数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像没有伞面的“伞骨”。冬日的阳光可以毫无遮挡地直泻地面,暖暖的,游人和锻炼的人累了,可坐下来晒晒太阳、休息一下。
那天下午,我在梧桐林里行走,见木廊架上空,被牵丝攀藤的绿叶遮盖得严严实实。细看,原来是紫藤所为,随便一数,有9株,据铭牌上的记载,均有85年藤龄。于是触发了我想数一下梧桐树数量的念头。
梧桐树很好找,它有个自然属性,树皮时常会一片片地往下掉,因而树身上白一块、黄一块、青一块、褐一块,像穿了一件迷彩服。白的是树皮刚脱落后的模样,黄色是要生新树皮时的样子,而青色和褐色则是它树皮初长和老了的颜色。我边行走,边数树,可能是树太多,有点眼花缭乱,也可能是有时走神,数着数着我就忘了数。一个多小时下来,还是没数清。这时天空乌云凝聚,风刮得梧桐叶哗哗作响,一副山雨欲来的样子,我只得作罢。
第二天下午,我吸取了上一次数树的教训,将整片梧桐林划分东西区域去数,很快就有了结果:41棵。然而,公园大理石“悬铃木树保护碑”上记载的数量是42棵。我又再数,结果还是41棵。碑上的记载是不会有错的,而且每棵树都有编号。
第三天下午,我换了个思路,按每棵树铭牌上的编号寻找,看是少了哪一棵。可惜,经历几年风吹雨打和严寒酷暑的侵蚀,有六七棵树上的铭牌已消失,看来我无法知道这最后一棵树到底藏在哪了。
一天下午,当我又一次走近梧桐林时,背后传来“啪”的一声。回头一看,一片尺余长的褐色树皮,掉落在我身后的地上。抬头一望,一棵梧桐树静静地矗立在路边。我曾无数次与它擦肩而过,只是它离路太近,竟从没有注意到它。这棵梧桐树上挂着证明它身份的铭牌,编号最后三位数是“21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它就是我寻找的第42棵梧桐树!
梧桐树,以独特的掉树皮方式,让我体会了一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