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军长征的故事中,大家常常听到“草根、树皮”是红军战士们的食物,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松潘草地、丽江山脉的深处,红军战士们以什么生存?是无望的草根,还是藏匿其中的救命之物?
![]()
![]()
草地的艰难岁月
1935年夏天,红军进入了松潘草地,海拔在3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沼泽横生。
这片广袤的草地成了他们的噩梦,从外界的记载来看,松潘草地给人的印象是空旷、苍茫,似乎一片荒凉。
对于红军战士来说,这里却是死亡的边缘。
草地上有食物,但远不足以支撑几万人的队伍,红军补给线被切断,后勤补给几乎成了奢望。
![]()
战士们身体的力量,逐渐被掏空,每日疲惫行军,夜晚靠着一锅草根草叶,简单煮着充饥。
在这里,战士们用生命在跟土地、自然斗争。
"战士们没吃的了,就开始挖野菜了。"李湘涛老红军的这句话,几乎是那个时期所有红军战士的写照。
野菜有很多种,有些甚至是,从未听说过的品种,对他们来说,这些草根树皮,成为了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物。
以车前草为例,这种植物能缓解饥饿,一口下去,肠胃就开始不适,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胃痛、腹胀的症状,但比起饿死,这种痛苦还算是能忍受的。
![]()
红二方面军在过草地时,曾食用过30多种不同的野菜。
这些“野菜”的名字如今听起来可能很陌生,比如冬寒菜、人参果、脚鸡苔、黄花菜、水芹菜等。
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味道,有些稍微煮一下就能消毒去毒,可不是所有草本植物都是可食用的,一些植物有强烈的毒性,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毒。
因为长期依赖这些野菜,红军战士的身体极度虚弱,甚至出现皮肤溃烂、浑身乏力等症状。
吃这些东西的红军战士们,精神上反而得到了激励,他们会告诉彼此:只要还能吃东西,生活就有希望。
![]()
这种坚持背后,藏着的是极其坚韧的意志,每一口苦菜,每一口野菜,都是对抗死亡的有力武器,长征的路上,艰难的环境,从未停止过对战士们的考验。
松潘草地,带着压抑的寒气和死亡的气息,成为了长征史上的一段噩梦。
也正是这段艰难的岁月,见证了红军战士们毅力与坚韧的精神。
![]()
黄花草的救命之恩
如果说草地的艰难,是红军战士生存的挑战,那么黄花草,便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这是一种生长在高原地区的植物,黄花草的叶子和茎,可以经过简单的处理后作为食物,这种植物本身有毒。
黄花草有一种极其特殊的性质:生吃它可能会导致中毒,但经过煮沸、煎煮等过程,可以将其毒性减轻,成为充饥的食物。
![]()
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黄花草成了,红军战士们的救命草。
不过,吃黄花草也有代价,经过高温煮沸后,毒性虽降低,食用后常常会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
胃肠出现剧烈的胀痛,手脚会出现肿胀,四肢的肌肉会酸痛乏力,甚至全身无力,感觉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这不至于立即危及生命,但对于已经极度疲惫的战士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珍藏中,黄花草成了野菜标本,那是红四方面军一位团干事刘毅珍藏下来的。
他和战友们在松潘草地的艰苦日子里,每天都靠黄花草,和一些野菜来勉强维持生命。
![]()
经过反复的煮沸、处理,黄花草成了他们唯一的食物。
最初,他们没能掌握黄花草的处理方法,经常出现食用后肚子疼、头晕的现象,后来,在反复实验中,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处理方法,毒性才被去除得更加彻底。
长时间以这种“食物”为生,依然让人痛苦不堪,吃过的人都记得那个滋味,那是生死之间的权衡,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咬牙坚持。
黄花草,成了红军战士们生死边缘的一线希望。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在红军的生死存亡之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解决了战士们的燃眉之急,更让他们在绝境中,看到了希望。
![]()
某些地方的黄花草可能含有更多的毒素,如果不小心吃到,这将成为致命的威胁。
甚至有些红军战士,因为食用黄花草,出现了严重的食物中毒,大家依然明白,这些艰难的选择,是为了未来的胜利做出的牺牲。
![]()
野菜的多样性与风险
对于从未接触过草原生存法则的红军战士们来说,如何辨别这些野菜,避免误食有毒植物,成为了他们生死存亡的关键。
早期,很多红军战士,对这些野菜并不了解,有些甚至因不小心,食用了有毒植物而中毒倒下。
为了避免更多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付出生命代价,红军指挥部,开始寻找一切可能的方式,向当地藏族同胞请教,以便准确区分可食用和有毒植物。
![]()
在这些藏族同胞的帮助下,红军终于掌握了正确的野菜辨别方法。
红军战士们渐渐了解了哪些草根、叶子、花朵可以食用,哪些是致命的陷阱。
这些野菜的种类也开始丰富起来:灰灰菜、大黄叶子、野芹菜、野韭菜、籽籽菜、苦丁菜、刺儿草、花菜、锯齿菜、野蒜等,它们逐渐成为红军,在草地上生存的支撑。
灰灰菜和大黄叶子是常见的食物,这两种野菜虽然味道较苦,经过简单的煮沸后,能够提供一定的营养。
尤其是野蒜,富含一定的营养成分,它的强烈气味,能在一定程度上驱赶细菌和虫害,成为红军在极端环境中,补充维生素的来源。
![]()
根据从藏族同胞处获得的信息,红军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野菜图谱,图上标注了各种野菜的形态、毒性及处理方法。
这个图谱成为了,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的“生存指南”,直接影响了长征队伍的食物来源。
即使有了这些图谱,野菜仍然不能完全保证安全,红军战士们为了生存,往往不得不忍受这些野菜带来的痛苦。
对于一个长期没有肉类和主食的士兵来说,这些野菜,有时会带来极大的生理反应。
战士们的胃口,早已被这些野菜折磨得不再健康,许多人的肠胃问题日渐严重。
![]()
李湘涛回忆说:“吃了几天野菜,肠胃经常不舒服,后来都习惯了,大家会互相提醒不要吃得太多。”
野菜的种类、食用方法、毒性、体力反应,这一切都成了生死博弈中的细节。
每一天,红军都像是走在刀尖上,试探着一条“生死线”。
![]()
军民携手共度难关
红军长征途中,不是所有食物都只能依赖野菜。
沿途的百姓,尤其是藏族同胞,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在这片辽阔的草地上,藏族同胞分享了他们的食物,还在精神上给予了红军巨大的支持。
1935年,红军经过了松潘草地后,进入了丽江一带。
![]()
丽江的藏族同胞,在当时热情接待了红军,藏族百姓为红军提供了食物、水源以及重要的生存知识。
红军战士得到了充饥的食物,还从当地百姓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技巧。
在丽江的一个小村庄,红军与藏族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地的藏族百姓,将自家的食品和水源,毫不犹豫地分享给红军。
对于这些饱受饥饿折磨的战士来说,这些食物如同生命的源泉,红军战士们与百姓共同分享食物,彼此交换着故事与感情。
![]()
通过这种交流,红军战士们深刻体会到,无论多么艰难的时刻,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这样的帮助下,红军逐渐恢复了体力,重新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勇气,丽江的藏族百姓和红军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施舍与接受,是彼此间的一种无言的支持和信任。
红军长征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勇敢和坚韧,更因为在艰苦的环境中,沿途的百姓给予了,无私的支持。
![]()
红军与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了深厚的“鱼水情”,这种情感超越了,单纯的物质援助,成为了长征过程中无形的力量。
正是这些人性的温暖与关怀,使得这段历史,更加深刻与感人。
在草地上的困难,让战士们更加坚信,只有通过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定能战胜眼前的一切困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