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一、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不得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第二十条规定:“不对集体收入提硬性目标”;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不得通过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一号文件以上四处五项“不得”“不允许”的禁止性规定显然是有所指的,具体来说,就是当前时期,理论界、政策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存在着很强的借深化改革来打破农村现行秩序的动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全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上五项禁止规定就是提醒地方政府不得借口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触碰既有政策红线。
二、
为什么中央一号文件会有如此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呢?这与中国当前三农总形势有关。正如今年一号文件引言部分所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是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农村一直充当着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三农是中国现代化的压舱石,农村稳则国家稳,农民安则国家安,农民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任何困难都容易解决。农民问题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缺少进城能力农民的问题,因为这部分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他们数量庞大,对这部分农民群体来说,农村是他们的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是社会体制,公正第一,防范万一,与注重竞争与效率的市场体制是完全不同的。
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6%,2023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64%,仅仅20年多一点时间中国城市化率就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城市化也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农民进城并非农民家庭一次性从农村搬到城市,而总是农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农村老弱病残留村;农村相对富裕优势农民家庭进城,相对弱势农民家庭留村;城市经济形势好时更多农民和农户家庭进城,经济形势不景气时更多农民返回农村;农民年轻时进城,年龄大了可能还会返回农村。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极,有大量市场提供的获利机会,农民在城市可以获得远多于农村的就业与收入机会,同时,城市是高度市场的体制,市场极具效率,高度竞争,市场也就必然会有失败,甚至会有两极分化。大多数进城农民通过在城市市场上的打拼,融入城市,并在城市体面安居下来,同时也会有相当部分进城农民可能进城失败,他们难以在城市体面安居,这个时候若能返回农村,过农村体面生活,就可以避免在城市身心漂泊的困境。正因为进城失败农民有农村这个退路,中国城市市场体制就可以更加充分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快速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城市有效市场体制充分发挥作用,农民中的优势群体通过进入城市市场获得大量城市就业获利机会。城市市场体制是高效的,高效的市场体制同时也在产生分化,大部分进城农民都有能力体面融入城市,也有相当部分进城农民可能难以在城市体面安居。对于缺少进城能力的留守农民和难以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他们获取就业和收入机会的主要场所。
农村优势群体进城的同时也就让渡出他们在农村的获利机会,从而缓解了农村人地关系的紧张,也就为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民和进城失败需要返乡农民增加了从农村获利的机会。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民和进城可能失败的农民,又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当前农村有限的获利机会是缺少进城能力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又是进城失败农民的最后退路。将进城农民让渡出来的农村获利机会主要留给农民中的弱势群体,而非通过市场转移到城市资本手中,也不是通过政策支持流转到农民强势群体,就不只是从经济上而且从社会体制上面为中国最为广大又最为弱势的农民群体提供了在农村体面生活的基本保障。农村社会体制保障中国最弱势农民群体,就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市场体制所产生的分化,也为市场体制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对冲与平衡。农村社会体制与城乡市场体制的对冲与平衡,是中国在高速现代化进程可以保持稳定的秘诀。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中国城乡仍然存在二元体制,只不过当前的城乡二元体制并非城乡割裂的不允许农民进城的剥削型城乡二元体制,而是允许农民进城却防止城市资本下乡的保护型城乡二元体制。
三、
城市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过去二十年如此,未来二十年还是如此。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一部分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的农村率先发展起来,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不分城乡的沿海城市经济带,农村可以获得城市生活的便利,同时可以享受人与自然的亲密,农村甚至比城市更加宜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目标提前实现了。
不过,对于全国绝大多数中西部农村来讲,未来二十年农村仍然是缺少进城能力或进城可能失败农民的基本保障与最后退路,基本保障不同于美好幸福生活,也不同于沿海发达地区“强富美”的高度繁荣的农村,而只是“小强小富小美”的农村,这样的农村主要是为农民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因此需要更多社会体制,这样的农村就不能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不应成为城市人的后花园。未来二十年,对于全国大部分农民来讲,他们致富的机会在城市,且越来越多农民在城市安居下来。进城农民让渡出来的农村获得机会,使得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民和进城失败返回乡村的农民,仍然可以保持在农村的体面生活。
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乡村振兴的目标,在当前一个时期必须立足于和服务于占中国农民大多数的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民和进城可能失败的农民,切切不能好高骛远。
因此可以理解中央今年一号文件中的五条禁止性规定。
2025年2月28日下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