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针,能长出牙槽骨了!
近日,由口腔健康北京实验室王松灵院士团队、吴祖泽院士及北京三有利和泽技术团队联合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题为“Impact of allogeneic dental pulp stem cell injection on tissue regeneration in periodontiti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实现了异体人牙髓干细胞临床注射促进重度牙周炎组织再生的干细胞治疗新技术。
![]()
牙周炎是患病率最广泛的口腔疾病之一,重度牙周炎影响了全世界7亿多人,导致牙周软硬组织破坏甚至牙齿脱落,并与全身系统性疾病息息相关。
目前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细菌的牙周基础治疗加牙周手术治疗为主,通过骨粉等支架材料的回植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虽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临床诊疗流程,但再生效果有限,并通常会带来手术创伤等不适和疼痛,并伴随着术后并发症等风险。
针对这一临床治疗瓶颈难题,王松灵院士和吴祖泽院士团队深耕干细胞治疗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这一前沿的研究领域,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类型的间充质干细胞(如骨髓来源的干细胞或脂肪组织干细胞)相比,牙髓干细胞(DPSCs)是较为理想的治疗牙周炎的干细胞种类候选,其优势包括:DPSCs的获取途径较多,可以从拔除的智齿或正畸牙中获得,不会给供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风险;同时DPSCs相较其他类型干细胞增殖更快,可以抵抗牙周炎微环境中脂多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衰老等问题,更适合治疗牙周炎这一临床场景。在小型猪等大动物模型中,DPSCs回植显著促进了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再生,而且同时表现出了较强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基于多年的成熟的研究基础和体系,团队与北京三有利和泽共同合作研发了全球首个治疗牙周炎的异体人牙髓干细胞注射液新药,并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刘怡主任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王霄主任团队的支持下分别开展了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及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了132名受试者(158个治疗牙位)。
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建立了全球首个符合 GMP 标准的 DPSCs 药物生产线,单次智齿牙髓采集就能制备足量干细胞制剂。
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采取「牙周膜内精准注射技术」,以定制针在 CT 引导下,将牙髓干细胞(DPSC)悬液(1×10⁷ 细胞/0.6mL)直接注射到骨缺损区牙周膜间隙。
注射仅需几分钟,与手术的创伤和风险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研究数据证实,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手术组,且无 1 例发生感染或组织坏死。
![]()
图源:参考资料 1
通过纳入 132 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得到结论:单次注射组对 Ⅲ 期牙周炎(AL≥5 mm)的疗效显著优于盐水对照组(26.81% vs 17.43%,P=0.0338),且间隔 30 天进行两次注射的患者,骨增量与单次组无显著差异。
![]()
也就是说,一次高剂量注射,就能达到最佳疗效。
“打一针就能长出新的牙齿”,固然很有冲击力,但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并未获批上市。想体验这项新科技,或许还需要等待数年时间。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丁香园
加入读者交流群:
商 务 合 作 :杨小雨 152100417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