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抗战地标,重温峥嵘岁月
它们是烽火岁月里的沉默见证者,是镌刻着民族伤痕与不屈的立体史书。从卢沟桥上的石狮凝视,到台儿庄的残垣低语;从凯旋路上的轰轰炮火,到滇缅公路的辙痕深印——每一处抗战地标,都封存着枪林弹雨的记忆,跳动着救亡图存的脉搏。
循着这些凝固的坐标,我们触摸历史的温度,听见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的最坚韧的呐喊。
卢沟桥——
枪声唤醒国魂的见证者
古老的卢沟桥静卧在永定河上
桥身的石狮子在阳光下沉默不语
很少有人能想象到
这座承载了八百多年风雨的古桥
曾在那个黑暗的年代
以一声撕裂长空的枪响
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也成为唤醒沉睡国魂的千古见证
图源:中国抗战胜利网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本侵略者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
又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
那一声枪响
如同一把重锤
敲醒了沉睡的中国
卢沟桥的炮火
点燃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烽烟
上图: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图源:新华社
下图: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图源:新华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这是当时中国军人的呐喊
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这是宛平城城墙上的“七七事变”弹坑遗址 图源:新华网
如今
卢沟桥依然静卧在永定河上
桥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肃穆地向世人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桥上的弹孔
是那段岁月的无声印记
石狮子身上
仿佛也镌刻着历史的沧桑
如今
卢沟桥头的硝烟早已散尽
但唯有铭记历史
才能让枪声永远沉寂
唯有自强不息
方能守护这用鲜血换来的锦绣河山
中国社会科学网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光明网、党建网等
新媒体编辑:常畅 许欣悦(实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