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苏联中东路事件,促使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东北军真的没有抵抗吗

0
分享至

九一八是中华民族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然出手,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这也开启了长达14年的日军侵华史。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很奇怪,东北军有30万人之多。为什么面对日军侵略的罪行时,基本没什么抵抗呢?

正是因为东北军不抵抗的政策,才导致后来日本的野心越来越大,认为华北、华中、华东等地,都会执行不抵抗政策,这才有了后来的卢沟桥事变。

如果说,德国入侵苏台德地区,是英法绥靖政策的标志性事件的话,那么九一八就是东北军绥靖政策的标志性事件。那么东北军真的完全没有抵抗吗?



30万东北军,并非都在关外

1928年张作霖走的时候,东北军可谓是实力雄厚。当时盘踞在辽东半岛的日军,以及手握中东铁路的苏联,都不敢小瞧这个对手。至于究竟是哪一方干掉了老张,主流说法是日本,也有人认为是苏联。

1931年5月,经过老蒋改编后的东北军,总体有30万人左右。他裁撤了东北军的军、师建制,导致东北军最高单位就是旅。

此外,改编后的东北军,也分成了国防军和省防军两个部分。简单来说,一个负责对外,一个负责对内。一个负责防备日军和苏联,一个则负责维持地方稳定。

按道理说,如果30万东北军都在东北,日军是不可能贸然发动袭击的。那么为什么会有大批东北军入关呢?这要从1928年说起。

1928年6月,老蒋指挥的北伐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各路军阀纷纷认怂,北伐基本结束。到了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家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这个时候志得意满的老蒋宣布要集体裁军。那各路军阀肯定不满啊,所以在1930年4月,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为首的军队,联合起来一起抗衡老蒋。

原本老蒋和这些军阀处于僵持阶段,谁也搞不定谁。那么一切都要看当时东北的张学良了,手握30万东北军的张学良倒向谁,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到了1930年9月18日,你说这日子巧不巧,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支持老蒋。与此同时,张学良带领了一大批东北军入关,夺取平津地区,帮助老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931年6月,为了讨伐倒戈将军石友三,张学良又派遣6.5万东北军入关。再加上此前入关的东北军,九一八的时候,约有11.5万东北军在关内。而且这些全都是东北军中能打硬仗的主力。

剩下19万左右的东北军,驻守在东北各地。其中,辽宁驻扎7.5万人,吉林驻扎8万人,剩下的在黑龙江和热河。

主帅在关内喝花酒,看大戏,主力又被抽调到关内作战,剩下的部队又都分散在东北各地。这才给了日军可乘之机。



中东路事件,助长了日本入侵的野心

张作霖走后,张学良虽然接班了,但是他太年轻。老一辈的将领,压根不服张学良的管教,尤其是张作霖身边的第一谋士杨宇霆,几乎要把张学良给架空了。

这可怎么得了?张学良为了立威,做掉了杨宇霆。但是这不仅无法震慑手下,反而遭到了不少非议。毕竟,你真有本事,你去打日本人啊,你去打俄国人啊,这些人当时可都在攫取东北的好处呢,你动一个自己老父亲留给你的辅政大臣算什么本事?

那时候,日本占着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苏联占着中东铁路,为了证明自己,张学良必须要在日本和苏联之间挑一个下手。

这时候他的参谋团联想到了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那时候沙俄被日本打得惨败,损失了20多万军队和三分之二的海军力量。

再加上苏联的主力在欧洲,远东地区始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所以张学良认为,对付苏联应该比对付日本要容易一些。于是在1929年5月,张学良开始对中东铁路的苏联工作人员发难。不仅抓了一批苏联人,而且还关了不少城市的苏联领事馆。张学良的诉求就一个,要求苏联彻彻底底将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交给中国人。

双方关系立刻剑拔弩张,到了1929年8月,双方正式开战。不过到了11月底,张学良就表示扛不住了。由于东北军损失了1万多精锐,再加上日本人在背后使绊子,导致张学良最终认怂,结束了这场闹剧。

此后,苏联不光继续持有中东路,而且还拿下了抚远三角洲,也就是黑瞎子岛。

这一战让在一旁观战的日本人意识到,东北军虽然看似强悍,但也不过如此。最关键的是,主帅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日本人看来,老张在的时候,东北军虎虎生风,但小张时代,东北军就跟集体抽了大烟一样,萎靡不振。



东北军到底还是和日军打了3仗

要说东北军完全没有抵抗,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虽然主帅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但传递信息需要时间,突发事故也有应急处理方案。哪怕是主帅下令,也会有一些爱国志士,选择反抗。

因此,东北军在丢掉东北的过程中,的确有过反抗。

第一场交锋,北大营突围

日军偷袭北大营期间,在19日凌晨,遭到了620团的猛烈回击,打了日军第四中队一个措手不及。

这时候620团的团长王铁汉,原本是打算向上级请示的,结果电话线被切断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铁汉当机立断,表示敌人侵占我方国土,攻打我军军营,欺人太甚,必须要回击。

不管结局如何,就王团长这种敢于抗争的气魄,就值得后人纪念。当你遭遇霸凌的时候,如果一味地退缩,那霸凌将永远萦绕在你身边。这就是我们纪念这些敢于抗争的英雄们的意义。虽然他们最终丢了北大营,但也让日本人看到了中国人敢于反抗的那一面。

第二场交锋,宽城子兵营防御战

宽城子兵营位于长春北面2公里处,全营600人左右。日军公然围住这一军营后,居然要求营长傅冠军带领全营战士缴械!

傅冠军选择了拒绝,结果遭到日军突袭,造成重伤。得知营长被打伤后,兵营内的士兵们再也不能忍了,集体开始还击,对日军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由于宽城子兵营易守难攻,所以日军一时半会儿拿不下。一直到日军拉来了山炮,才压制住了兵营内的士兵。这一战,日军被灭24人,受伤33人。

第三场交锋,南岭兵营之战

南岭兵营有4500人,但是日军最初只派遣了一支200人的队伍,就想拿下这座兵营。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仗着没有宣战,东北主帅不敢贸然得罪日军,所以才会如此有恃无恐。

可这回他们在南岭吃了大亏,这200人根本不顶事儿,甚至还有日军士兵被俘虏的情况出现。周围的日军得到命令后,立刻增援前往南岭,以至于南岭守军突围的时候,已经遭到了日军2个大队的围攻。

双方血战了数个小时,最终造成了日军42人毙命,56人受伤,其中不乏军官。要不是上头下令必须撤离的话,估计双方还有得一拼。



张学良亲口承认,是他下达了不抵抗命令

所以说,东北军不是没有抵抗,而且也不是没有实力抵抗。只要主帅一声令下,日军想要拿下东北可没那么容易。

其实只要日军在东北吃了亏,或者深陷东北战场的话,基本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全面战争了。所以说,绥靖政策是真心害人,而且是害了几千万人。

关于不抵抗命令究竟是谁下达的,其实张学良晚年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他本人。这种事情,估计张学良是不会为旁人背锅的,毕竟一念之间,就是遗臭万年。

警钟长鸣,是为了让后人居安思危。每年的九一八,都会有防空警报,这是要提醒后人,绥靖政策要不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任何人面对不公,面对霸凌,都要勇敢地说不!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摆渡 incentive-icons
历史摆渡
专注给大家分享历史故事。
4853文章数 150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