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看前篇:
因为指挥上的失误,第五次战役回撤阶段,3兵团180师的前后左右几乎都空了。
侧翼配合、整体行动、交替掩护,这是敌前撤退的基本法则,王近山会不懂吗?当然懂,只是做的不彻底,提前安排的也不周全。
在这种关头,180师能依靠的只有兵团部,60军也无法与兄弟单位联系沟通。如果王近山及时察知180师附近部队北撤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指挥,180师或可冲破美军拦阻。但3兵团在转移过程中,也遭到美军轰炸,电台被毁,过了三天才恢复与各军联系,这宝贵的三天,180师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陷入了绝境。
180师重大失利后,王近山并没有离开朝鲜,与宋时轮的经历迥然异之。
![]()
王近山挨了彭总一顿痛骂,但并没有调离岗位,仍任3兵团副司令员。陈赓到朝鲜后王近山也没有离任,实际仍由其负责作战指挥。
大概原因,一是不好临阵换将。虽说陈锡联指挥功力在王近山之上,但陈锡联已任炮兵司令员,国内也有一大摊子事情要做。即使陈锡联勉强能来,他也需要重新熟悉情况,战场上瞬息万变,没有那么多时间供将领现学现卖。二是或许想以观后效,不因一时之败而否定这位二野猛将。
第五次战役后3兵团北撤休整,没有打大仗。到了1952年9月白马山战斗,当时38军隶属3兵团指挥。一线各部队都在准备进行战术反击,38军选定白马高地作为进攻对象,练兵准备过程中,谷中蛟叛变出现重大意外情况,王近山作为兵团指挥员,对38军的疑问和担心并未引起充分重视,反而主观地认为以38军的力量足可以拿下白马高地。
诚然,38军经过休整,绝对力量是可以的。王近山作为兵团首长,对现代化火力配置的效力,似乎缺乏足够清醒的认知。情报泄漏后,凭他二十年征战经验,自然会知道韩军和美军会做出防御调整,但仍有惯性思维,过分相信猛打猛冲就能迅速解决战斗,给38军带来不必要的误导。
![]()
对一线部队怎么指导,其实当时志司已给王近山打了样。当时志司给前线各部队大致统一了进攻时间,但补充明确:各军有权力根据当面敌军态势微调进攻时间,甚至可以选择打还是不打。不熟悉情况那就放权,这并不违背统一指挥的原则。王近山当家当惯了,不假思索地命令继续打,多少也是蛮勇的性格作怪。
三、秦基伟硬怼王近山
上甘岭战役爆发前,王近山因为一次进攻战斗,与秦基伟发生较大争执。
秦、王关系似乎不那么密切。秦基伟资历虽略低于王近山,但也没低到哪里去。解放战争大部分时间里,王、秦二人都是并驾齐驱的纵队司令员。且9纵长期跟着陈赓作战,与旅长的关系更加密切,反而对太行系统的不是那么亲近。
秦中将的为人,杨得志曾有过评价,说他有预见、有心机又很果断。15军战斗力比不上12军,不是二野一流部队,但也不弱,很善于因地制宜打巧仗,这是从旅长身上学来的功夫。
![]()
上图,秦基伟中将重游上甘岭战场。
上甘岭战役爆发前,15军正在按志司统一要求,对当面战术要点进行攻击。秦基伟对进攻战术要点态度很谨慎,因为吃过一些亏,部队又被韩军挤了回来。因此坚持必须准备充分了、条件完全具备了才能打。
这是应对美军、韩军应有的态度,想当年我军处于劣势时打国民党军也有这种谨慎的态度,包括王近山本人也曾有过。
15军本来计划进攻上佳高地,在那个方向准备的比较充分。但王近山命令先打与38军的结合部391高地。但44师对391高地并无十分充分的准备,仓促打势必要吃亏。
对这一想当然的决定,秦基伟和当面部队44师师长向守志都感到不解,仍坚持打上佳山高地。王近山当时就在15军军部视察,王、秦二人起了不小的争执。最后王近山让了步,秦基伟下令打上佳山高地,反击比较顺利。
王近山认为自己让了一步,44师又打下了上佳山,于是要求秦基伟继续打391高地。秦基伟也来劲了,审看391高地进攻作战方案,认为战斗部署有缺点,不能按原定的10月11日打,要推迟一下。15军各师师长都建议12日再打。
王近山勃然大怒。但这时他已没有白马高地之战时的一言而决的锐气,没奈何,只能让秦基伟向志司作出书面说明。
志司息事宁人,按15军的计划,12日开打。最后进攻战斗比较顺利,歼灭了韩军一个加强连。
诚然,上甘岭战役是3兵团部队打的,王近山也因此获得了一些荣誉。但这场战役的光彩,似乎都落到了15军和秦基伟头上,主要是前一阶段45师以极其惨烈、悲壮的牺牲,和灵活机动、坚韧顽强的战斗把美韩军顶得无可奈何。
纵使第二阶段12军被志司紧急抽调过来当作预备队、到接替15军战斗,12军实战中表现出来的战斗素质比15军还要强,但毫无疑问,上甘岭战役我军成功的防御模式,是建立在15军血拼的基础之上的。
王近山到最后也没有像其他几位兵团司令一样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不仅如此,直到许世友来接替他时,他职务头衔上的“代司令员”代字始终也没拿掉。
回国后连续当了几个军区副职。
到底是因资历浅呢,还是真的能力天花板限制住了水平?
不管怎么样,作为当年王中将的领导兼良师,刘伯承元帅很是心痛。
但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之时,刘帅已经离开军队一线,对这位当年爱将也是爱莫能助了。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常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