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收到的消息,2025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于今天(8月16日)落下帷幕。其中,北京队有7名获奖者进入国集队,比去年增加了3人。7人中,人大附中3人、十一学校2人、北师大实验和北京中学各1人。
熟悉北京教育的家长可能一眼就能发现,4所中学中,有3所都是来自西城和海淀的老牌名校,只有北京中学一所来自朝阳区,而且是一所建校时间只有12年的“新学校”。
这其实不是北京中学学生第一次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进入国集队,2024年,北京中学就有5名学生成功晋级国家集训队。
不仅仅是学科竞赛,在家长们更关注的高考中,网传2025年北京中学有36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无论五大学科竞赛还是清北录取人数,来自朝阳的北京中学已经有了和海淀、西城顶尖高中校分庭抗礼的实力。
北京中学,可以说是朝阳教育的一个缩影。连续两年,朝阳区的高考中取得的成绩,完全可以用“亮眼”来形容。
成绩面前,在朝阳区家长内引发的效应,可谓非常明显。
以往在小升初和中考中会“择高枝”前往海淀和西城的优秀学生,在这两年逐渐减少。他们主动愿意留在朝阳读书——如果区内的高中足够好,谁会愿意舍近求远呢?
“亮眼”的成绩,体现的是朝阳“老牌”和“新贵”学校的日渐强大。而成绩的背后,则是朝阳区一大批名校长的强势崛起。
从“教育洼地”到“比肩西海”,朝阳到底做对了什么?朝阳名校长“群体崛起”的背后,到底有何玄机?
01
朝阳学校的亮眼成绩
今天,2025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决赛公布成绩。本次决赛共产生150名金牌、260名银牌、170名铜牌。前50名考生进入国家集训队,获得保送清北的资格。其中,北京共有8所中学斩获27枚奖牌,金牌13枚、银牌11枚、铜牌3枚。
北京共有7名选手进入国集队,比去年增加了3人。其中,人大附中3人、十一学校2人、北师大实验和北京中学各1人。
这4所学校中,前三所都是来自海淀和西城的老牌竞赛强校,只有北京中学是来自朝阳区的新学校。但这已经不是北京中学学生第一次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进入国集队。去年,北京中学就有5名学生成功晋级国家集训队。也就是说,北京中学这所成立只有12年的“新学校”,已经成为可以比肩海淀竞赛强校的学校。
进入北京强校名单的朝阳学校,不止北京中学。在家长更为关注的高考“赛道”,朝阳区的成绩也有目共睹。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网传的高考情况:
北京中学:高考屏蔽生1人(位列全市前20名),700分以上达到8人,686分以上20多人,清华北大上线人数20人左右。698 分以上的学生全北京共有 113 人,其中北京中学就占了10个。
八十中学:700分以上1人,686分以上达7人(裸分清北)。
朝阳外国语:700分以上2人(707分、706分),686分以上11人,裸分上清北11人,一本升学率连续多年100%。
陈经纶中学:高考最高分704分,690分以上有1人,680分以上6人,600分以上200人,第一实验班均分660分。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2024年平均分突破635分,一本率稳定在90%以上,2025年高考成绩虽未明确公布,但预计保持良好态势。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最高693分,680分以上6人,600分以上200人。
这是继去年高考,朝阳区取得亮眼成绩之后,连续第二年让朝阳家长“彻底放心”的一个成绩。这个成绩,不止可以用“太亮眼”来形容,而且是直追高考传统强区海淀和西城。
成绩之下,家长们开始用脚投票。一些原计划在小升初或中考后到西城海淀读书的家长,开始定下心来,决定让孩子留在朝阳。
毕竟,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一定是好过“离乡背井”到其他区租房上学的。
02
强势崛起的朝阳校长群体
令朝阳家长获得自信的,不仅这两年的高考成绩。更能让家长心里有底气的,是朝阳区多所学校的日渐强大。而这些学校之所以让家长放心,则是因为有着一个强势崛起的朝阳区名校校长群体: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目前已经跻身于北京顶流校长的行列。曾做过江苏华士学校校长的他,被引进北京后就做了朝阳区教委副主任,旋即主政新成立的北京中学,成了这所冠名“北京”的优质校的创校校长。今天的北京中学教育集团有成员校29个,师生总人数超过万人。风度儒雅的夏青峰校长掌门北中,可谓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
本可靠颜值吃饭的八十中校长任炜东,是“专业主义者+管理学者”的典范。他注重“学科竞赛与高考并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术与竞赛领域双开花。任炜东在八十中的低谷期走马上任,将这所朝阳本土“老牌”名校带到了巅峰。
八十中校长任炜东
同样从江苏被朝阳人才引进的王秀彩,于2022年接年过八旬的女校长郝又明先生的担子,出任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他精炼出“敦品励学,守正创新,成事成人,相辅相成”的办学理念,以及“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的校园教育理想,丰富了学校品格教育的内涵。王校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短期内就在朝外高中数学组培养出特级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5人,区骨干4人。
朝阳外国语学校校长王秀彩
刘雪梅校长也展露出来“大校长”的气质。她接过名校长张德庆的接力棒,带领“老牌劲旅”陈经纶中学在朝阳区继续领跑。
陈经纶中学校长刘雪梅
朝阳的“他办校”校长群体同样耀眼。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是特级名师,是刘彭芝校长的得力助手。在他带领下,人朝已一校六址,师生约7000人,成了朝阳区新的教育品牌校。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
人朝分实验学校校长郭洪林教授、博士,此前是人大校长助理、人事处长。他是由大学输送给朝阳区中学的品牌校长。
人朝分实验学校校长郭洪林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秦洪明校长,此前是清华附中的副校长,也是学者型校长。在他带领下,“清朝”除了朝代名之外,在家长口中有了另外的意义。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校长秦洪明
除了高考的优良成绩,朝阳区在中考方面,各学校也表现突出。
比如朝阳外国语学校在王秀彩校长的管理下,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25 年中考高分段学生占比在朝阳区位居前列,为高中输送了大量优质生源。
而朝阳区的外经贸附中原校长刘国雄、央美实验学校校长姜源,都是朝阳本区培养出来的校长,也都成长为北京校长中的翘楚。
再盘点一下朝阳的小学名校长群体,我们会发现同样群星璀璨。
老一代的本土校长如星河实验小学校长马芯兰、芳草地的校长苏国华、垂杨柳学区书记李守义,都具有颇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马芯兰数学教学法”影响了数学教学领域好几十年。
年轻一辈的呼家楼中心小学书记马骏、白家庄小学原校长祖雪媛、芳草地前校长刘飞等,影响力都超出了朝阳区,是北京市级层面的知名校长。
新一代的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芳草地校长齐振军、垂杨柳金都校长郑丹娜等,都是明星校长。
陈立华更是新一代朝阳名校长的领军人物。如果北京市再像20年前评选北京四大小学名校长,陈立华应该在其列。
此外,来自海淀的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目前也被吸引到朝阳,成为朝阳名校长群体中的一分子。
03
群体崛起的深层逻辑
朝阳名校长群体,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其实体现的是深层的逻辑——朝阳区能够孕育出如此规模庞大、实力强劲的名校长群体,这并非偶然,而是政策、资源、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朝阳人民长期以来怀着对优质教育生活的热忱期盼。这不是套话。想当年,面对优质生源“一江春水向西流,流向西城和海淀”,朝阳的校长、老师、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们是多么地受刺激!一定是校门发尽千般愿,希望未来能够把更多的孩子留下。靠什么?靠成绩。家长会用脚投票。
其次是朝阳这些年有钱了。有了钱,就可以有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有对教改的大力支持;同时,可以引进京城内外的名校资源和校长资源。不信你看,今天朝阳有多少来自西城、海淀以及华东、两湖的教育资源。朝阳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国际教育扎堆效应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这显示了朝阳的眼光、气魄和胸襟。
第三,与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环境。朝阳民营企业数量达30万家,占全区市场主体约九成,总数位居全市第一。民营经济涵盖商务、金融、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相应地,朝阳有了新的高素质家长群,也有了新的学生群。
第四,再说说朝阳教育自身的努力。早在2004年,朝阳区就在全国率先启动 “名校长、名师工程”,通过“工作室制”“跟岗研修”“海外访学” 等一系列项目,系统地培养教育人才。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 42 个名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带动 5 - 8 所学校协同发展,形成了“培养一名校长、带动一批学校”的良好效应。比如夏青峰校长工作室成立5年来,已成功帮助 3 所薄弱校跻身区优质校行列,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朝阳校际之间自身的竞争机制倒逼创新突破,校长们必须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夏青峰的“生命教育”、刘雪梅的“集团化均衡发展”、王秀彩的“外语特色 + 科技融合”,每位校长都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标签,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
容错空间鼓励大胆尝试:朝阳区对教育改革的包容度极高,给予校长们充分的 “试错权”。例如陈立华校长推行的“一年级走班教学”,初期引发了不少争议,但区教委给予了坚定支持,经过三年实践,如今已成为全市的示范教学模式;夏青峰校长的 “评价机制改革”打破唯分数论,短期内虽面临压力,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校长们能大胆创新,推动教育改革。
朝阳名校长群体,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其实体现的是深层的逻辑——朝阳区能够孕育出如此规模庞大、实力强劲的名校长群体,这并非偶然,而是政策、资源、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实,朝阳教育曾经也有不自信之时。
2009年,知名教育媒体人老廖当时写过一篇文章《北京朝阳区没有名校和名校长?》,生动地复现了当时朝阳校长的尴尬与委屈:
“我们教委领导对我说,北京四中刘校长说你很有水平!看来你真不简单啊!”
昨天,朝阳一所优质小学的校长谈起区教委某领导对他的“评价”时苦笑了一下。“西城和海淀的名校长认可我们之后,朝阳教委才会认可我们。”
朝阳有不少校长这样向我善意“逗乐”本区教委领导的名校和名校长评价观。对朝阳区教委来说,他们区的名校、名校长,需要得到其他教育强区的首肯后,他们才会认为“自己人”和“自己的学校”确实也是有名气的。他们的认可需要“出口转内销”。
这就是十多年前,朝阳区学校和校长们面临的尴尬困境。
当年,这篇文章没少给朝阳教育打气——
看得出来,朝阳在振兴教育的路上真着急了!真下功夫了!朝阳教育的崛起可期。
时任朝阳教育工委副书记的王世元还曾致电老廖,感谢其对朝阳富有深意的批评,也感谢其对朝阳教育未来的好看。
如今,十多年过去,朝阳教育真的崛起了。朝阳教育、朝阳人民真的可以很自信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