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长汀县区委书记、长泰县劳动局局长
烽火淬炼凌云志,汗洒八闽赤子心——李玉保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无数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用热血与奉献书写了不朽篇章。李玉保,这位出生于河南汤阴的普通党员,便是其中令人敬佩的代表。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一生。
入党从戎:点燃革命火种
李玉保(1923~1993.12), 1923年出生于河南汤阴一个普通家庭。战火纷飞中,他目睹国家苦难与人民疾苦,心中早早埋下追求光明与正义的种子。1946年7月,23岁的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投身革命,担任本村民兵队长,带领村民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凭借对党的忠诚与革命信念,他组织民兵保卫家乡,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添砖加瓦。
此后,他先后任代理村长、村长及党支部书记,肩负起带领村民走向新生活的重任。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生产自救,组织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艰苦岁月里,他与村民同甘共苦,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干校学习:汲取知识力量
1948年10月,李玉保进入豫北干校学习。这段时光尤为宝贵,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理论、军事战略与农村工作方法,在课堂上汲取先进思想与科学理论,还与各地同志交流经验,视野得以开阔,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这段学习为他日后开展革命工作筑牢了根基,让他能更科学有效地组织群众投身斗争与建设。
南下福建:开启全新征程
1949年2月,李玉保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福建,担任第五大队三中队区财粮助理员,肩负重要职责。南下途中,他与战友们跨越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为解放福建、巩固新生政权贡献力量。
1949年8月入闽后,他迅速投入工作,9月进入漳州,在海澄县扎根。凭借革命经验与干校所学,他积极投身政权建设、经济恢复与社会改革,深入基层了解需求,组织生产活动,助力当地经济复苏、民生改善,以辛勤付出赢得群众信任,为海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县域耕耘:扎根基层谋发展
1952年7月,李玉保调任长汀县,历任区长、区委书记。长汀地处山区,经济滞后、民生困难,他毫无退缩,积极谋划,带领干群实干,让长汀经济渐有起色,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1958年,他调任漳平县,延续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解民忧,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漳平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岗位转换:坚守职责勇担当
1964年,李玉保调任福建省安置办副处长。新岗位挑战重重,他深知安置工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责任重大。于是认真研政策、摸实情、精安排,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他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每位安置对象,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大家感受组织温暖。
1970年8月后,他又任长泰县劳动局局长、纪检会副书记。在长泰,他余热不减,聚焦劳动就业,创造更多岗位;强化劳动保障,维护群众权益;同时严守纪检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干部队伍纯洁有力。
离休生活:余热生辉映初心
1988年6月,李玉保离休,但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脚步未停。他积极参与老干部活动,心系国家大事,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还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一代,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奋勇拼搏,为民族复兴出力。
1993年12月,李玉保同志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以毕生的默默坚守,在寻常处书写了不凡,用忠诚、担当与奉献,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李玉保,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党员的缩影——他们不求显赫,不慕荣光,却以满腔热血与无悔汗水,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倾尽所有。斯人已逝,精神长存。这份扎根于平凡中的崇高,将如星火,照亮前路,激励后来者接续奋斗,让初心薪火相传,使命永担在肩。
![]()
《河南省林县南下长江支队英名录》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中,有一支队伍承载着非凡的使命与崇高的荣耀,它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支队伍的根基深深扎根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与太岳两大革命圣地,由英勇的老红军、坚韧的老八路以及解放区内杰出的地方干部和军队与地方武装的精英骨干共同铸就,肩负着接管新解放区政权、开启新时代的重任。
![]()
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身先士卒的领导者。中共林县县委书记马兴元,在1949年1月便率先垂范,主动报名南下,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的积极参与热情。林县12个行政区积极响应,几乎每区都贡献了一半的干部,总数达到了114人。这些关键人物包括:马兴元(兼任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组织部长)、蔡良承(组织部长)、郭丹(宣传部长)、杨保成(县委秘书)、郭景周(副县长)、董清晨(县委社会部部长),以及谷文昌、罗全贵、张全金、王虎、张金川、刘成水、袁万昌、王永邦等杰出干部。他们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征途,被编入南下区党委第五地委。此外,还有11位巾帼英雄,如郑惠兰、王蓉香、赵锋、李月英、栗秀琴等,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随长江支队南下的还有林县籍在汤阴工作的杨廷英、郭有藩,在淇县工作的李宋保,以及长江支队警卫连的林州籍士兵张春山、李官全等34人。同时期,还有冀南三地委委员兼河北省成磁县县委书记万达、李富华等林县籍干部,他们则从河北省南下湖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长江支队五大队三中队南下行军大事记,记录了他们的英勇与艰辛:
![]()
长江支队的南下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历经9个月行军,艰苦跋涉6000里,途经8个省(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65个县,穿越了千山万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福建龙溪地区。
当时的南下干部绝大多数是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大姑娘,当年风华正茂的优秀太行、太岳儿女,如今大多已离世,160多位林县籍南下队员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永远献给了福建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作为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全国胜利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见证,其组建与南下历程,不仅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璀璨星辰,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微信公众号ID:LinzhouInfo
参考资料:
1.《回望太行》(主编 未金林、杨州毅 副主编 张国声、贾少杰等)
2.林州市新闻中心《长江支队林县籍队员追记》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栏目导航】
【红旗渠专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