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村如今富得让人惊叹,家庭资产不到500万算困难户,富裕户得有上亿身家。四十多年前的花园村穷得叮当响,冬天村民要去铁路沿线讨饭,下雨天走泥路能陷到膝盖。1978年,花园村人均年收入仅68块,集体资产不到三万,买化肥的钱都凑不齐。
![]()
村里没像样的路,孩子上学光着脚,家里最值钱的或许就是一口煮粥的铁锅。每到冬天,村里一半人背着空麻袋出门乞讨,春天回来袋子里装着半袋杂粮。
地势低洼还十年九涝,种水稻常全泡汤,有村民看着水里发芽的稻子直掉眼泪。1981年冬天,村里选不出干部,32岁的邵钦祥站出来,承诺三年没起色就卖房子抵债。上任后,他三天转遍全村,发现村民日子难,决定把村里最好的20亩水田改成工业用地建五金厂。
![]()
这一举动遭村民反对,有老人拿拐杖敲他家门骂疯子,他却拿出儿子结婚的3000块,还借了5000块凑启动资金。
在村民大会上,他举着存折说把家底都押上了,搞联产承包变体,工厂按劳分配,赔钱算个人的。村民邵金水第一个报名进厂,第一个月拿到比种地多三倍的工资,举着钞票绕村跑三圈大喊赚钱了。大家这才信服,工厂慢慢有了起色,邵钦祥又瞄准医药行业,1996年投5000万建维生素厂。
![]()
当时没人信农民能搞医药,他带着人全国跑技术,蹲守外地工厂三天打动对方转让技术,如今该厂年挣八十亿。村里实行村企合一模式,土地统一规划,村民既是农民又是工人还能分红,日子越过越好。
妇女邵梅花在医药厂做包装,丈夫管大棚,两口子一年挣二十多万,还分到300平的别墅。2008年,邵钦祥想合并周围18个村,反对声大,他算账说连片开发能搞大项目,资源集中让学校医院更好。
![]()
定下干部交叉任职、资源统一但尊重传统、利益共享三条规矩,合并后花园村面积55平方公里,5万多人。
原方塘村合并前人均8000,三年后翻了三倍,如今村口有喷泉广场,老人跳广场舞,有三甲医院看病报八成。
![]()
村里有国际学校,十几个国家的学生在此就读,村民住别墅,村里统一安空调和太阳能板。年轻人在村企业上班,平均月薪八千,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拿两千多养老金,生活惬意。2024年全村产值冲到七百亿,人均年收入15.
6万,企业超五十家,医药占八成营收。
![]()
75岁的邵钦祥还在规划科创园,说要让村里小孩不用出去就能搞高科技,继续带领村子向前。从当年打铁钳工到百亿村长,他带着花园村从乞讨度日成为浙江最大行政村、全国最有钱村子之一。这一切或许就靠敢赌、敢改、敢抱团,这样的发展路径值得更多村子思考借鉴。
想知道花园村未来还会有哪些惊人变化?持续关注了解更多。穷村变富村,关键在有敢想敢干的领头人,更在全村上下一条心,这就是花园村的致富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