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太湖那么浅,平均水深才1.9米,为啥两千多年时间都没有被淤平呢

0
分享至



想象一下:要是姚明站进太湖里,水可能刚没过胸口。这个平均水深才1.9米、历年最大水深4.62米的浅碟子湖,两千年来默默承接长江下游的泥沙,累积淤积量相当于84个西湖。

照常理早该变成沼泽地了,可它还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烟波浩渺2574平方公里。这湖底藏着啥"抗淤神功"呢?



淤泥去哪儿了?老祖宗的智慧亮了

上世纪60年代,太湖岸边常见这样的场景,农民划着小船,手持长杆网兜(当地人叫"罱"),一兜一兜从湖底捞淤泥。这些泥晒干后成了稻田的有机肥。每年挖走的泥量约100至150万立方米,正好抵消了自然淤积量!

这活计就是古代版的"清淤+种地两不误"。农民得了肥料,太湖清了底泥,湖泊深度维持住了。当地人把这活儿叫"罱河泥"。可惜80年代后化肥普及,罱泥船渐渐消失。太湖少了这条"活水"通路,1987年首次出现蓝藻爆发的记录。



太湖是活的?水流自带"清淤扫地机"

别看太湖像个大浅盘子,它可有53条河港穿膛而过,西边宜溧山区的溪流注入,东边太浦河、望虞河把水排入黄浦江和长江。这种"西水东出"的格局让湖水整体流动,像台慢悠悠的扫地机,把细泥沙往东"扫"。

东太湖成了天然的"泥沙接收站",在卫星图上看得挺清楚的,洪水裹挟的泥沙经过东太湖浅水区,水流一缓就沉降,平均淤积厚度0.8米(2020年太湖管理局测量数据)。

但正因为集中淤在这儿,西边主湖区反而保住了深度。科学家解释是太湖的水流会自我调节,淤得多的地方流速加快冲刷力强,淤得少的地方流速慢让泥沙沉降,跟人喘气似的自然平衡。



水下草原:淤泥的天然克星

东太湖浅水区长满水草。芦苇、茭草、苦草在水下织成草原,根系像网兜一样抓牢底泥。风浪来了草挡着,水流急了根拽着!植物分泌的胶质能把细泥沙黏成团。

更妙的是每年水草枯死后,人工收割直接带走营养物,相当于把淤泥里的"肥料"打包运走。可惜90年代围网养殖兴起,东太湖四成湖面被渔网分割,水草没法收。淤泥中有机质含量从0.3%涨到6%,成了蓝藻的养料。



2007年蓝藻爆发引发"无锡供水危机",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湖底就是蓝藻的老窝,专家也指出,冬天蓝藻休眠体藏在泥里,来年春天就复活。更糟的是死掉的蓝藻沉底,让淤泥更肥。

清淤船开始昼夜作业,2007年至今,累计清淤4300万立方米,无锡累计打捞蓝藻2256万吨,听着挺多吧?其实不到总淤积量的3%。工程难点在于淤泥软得像豆腐脑,一挖就散;臭味大得像臭鸡蛋;还得避开鱼虾繁殖期,清淤工作任重而道远。



太湖两千年的"抗淤史",是自然和人的拉锯战,水流、植物是它的"天然帮手",而罱泥、清淤是人的补救招数。但现在太湖流域住着近6464万人,农业化肥用量是80年代的三倍,城市污水量翻了五番,太湖的生态天平有点撑不住了。

2023年起,国家推出新治理方案,重点就两条:截污(堵住新来的)和清淤(清理现有的)。无锡水源地附近种起了"水下森林",养蚌壳来净化水;长三角启动"引江济太",调长江水来冲湖。这些法子虽然慢,却是救活浅盘子湖的关键。保住这片"浅水明珠",就是保住江南的魂儿。

你们去过太湖吗?相信太湖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外媒评历史百大运动员:梅西第3 前十足球仅1人 C罗第14 贝利第18

外媒评历史百大运动员:梅西第3 前十足球仅1人 C罗第14 贝利第18

智道足球
2025-11-02 12:52:08
55岁鲁豫近照胖出新宽度,和小19岁男友同框,恋情曝光

55岁鲁豫近照胖出新宽度,和小19岁男友同框,恋情曝光

黎兜兜
2025-11-01 21:20:31
君合律师停车场被抓包!出轨乘务长致怀孕,反怼原配引全网怒议

君合律师停车场被抓包!出轨乘务长致怀孕,反怼原配引全网怒议

行者聊官
2025-11-01 10:45:08
英媒:西汉姆球迷抗议俱乐部主席,对阵小蜜蜂的比赛缺席2万人

英媒:西汉姆球迷抗议俱乐部主席,对阵小蜜蜂的比赛缺席2万人

懂球帝
2025-11-02 20:10:11
暴雪+暴雨,要来了!大连的情况是……

暴雪+暴雨,要来了!大连的情况是……

半岛晨报
2025-11-02 19:16:45
陈道明“阴阳同体”!?

陈道明“阴阳同体”!?

八卦疯叔
2025-11-01 10:26:09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求实处
2025-11-01 21:15:02
郑永年:中国学者获不了诺奖,有太多的帽子.学阀和有组织科研

郑永年:中国学者获不了诺奖,有太多的帽子.学阀和有组织科研

尚曦读史
2025-11-01 09:52:04
42岁女子昏迷不醒,丈夫却放弃抢救,3天后她睁眼一句话让人愣住

42岁女子昏迷不醒,丈夫却放弃抢救,3天后她睁眼一句话让人愣住

李子木说
2025-10-28 01:06:16
国足选帅进入最终阶段:2名教练中选出1位

国足选帅进入最终阶段:2名教练中选出1位

范动舍长
2025-11-02 17:06:07
字母哥谈眼伤:在超市看见个抢劫的,抓劫匪时被他肘击了

字母哥谈眼伤:在超市看见个抢劫的,抓劫匪时被他肘击了

懂球帝
2025-11-02 11:56:11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央视公开!登陆演习首次出现“机器狼”,结果遭“敌人”摧毁?网友:还要继续发展吗?

央视公开!登陆演习首次出现“机器狼”,结果遭“敌人”摧毁?网友:还要继续发展吗?

军武速递
2025-11-01 19:11:58
若两岸统一,谁最有可能成为台湾省长?其中有四人众望所归

若两岸统一,谁最有可能成为台湾省长?其中有四人众望所归

博览历史
2025-10-16 21:37:41
央视曝光“驻马店”:052D型第31号舰列装,综合战斗力有大幅提升

央视曝光“驻马店”:052D型第31号舰列装,综合战斗力有大幅提升

国平视野
2025-11-02 18:01:31
太子集团黑料越扒越多,国内媒体集体翻车,历史文章已经下架!

太子集团黑料越扒越多,国内媒体集体翻车,历史文章已经下架!

眼光很亮
2025-10-22 15:15:24
突发特讯!俄飞行员通告全球:要把“中国战机”打包带走,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特讯!俄飞行员通告全球:要把“中国战机”打包带走,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青风点评
2025-11-02 19:45:06
“土皇帝”许家印的“恒大歌舞团”服务了那些“蛀虫”

“土皇帝”许家印的“恒大歌舞团”服务了那些“蛀虫”

创作者_IE2295
2025-10-27 18:24:27
范晓冬:贺一然玷污了亚泰17号,亚泰老领导曾说降级哪也别去

范晓冬:贺一然玷污了亚泰17号,亚泰老领导曾说降级哪也别去

懂球帝
2025-11-02 17:53:22
苏超决赛,让外省球迷有些失望!

苏超决赛,让外省球迷有些失望!

小鬼头体育
2025-11-02 15:35:47
2025-11-02 21:03: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670文章数 5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头条要闻

原价百万1针的CAR-T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教育
艺术
旅游

手机要闻

同样开售三天,小米、vivo、荣耀、OPPO新旗舰销量对比

亲子要闻

推荐山药蒸肉丸,适合孩子吃的长高菜!

教育要闻

全科无水印!绵阳高三一诊试卷及答案

艺术要闻

Rob van Hoek:荷兰浪漫田园风光画家

旅游要闻

村超余温未减!榕江万亩硫华菊绽放,侗寨花海奏响深秋文旅狂想曲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