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敲门声,熟悉的红袖套,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场细致的安全检查……在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这已成为78岁独居老人张奶奶日常的安心时刻。针对社区老龄化程度高、老旧院落安全隐患多的实际,化工路社区探索实践“微网实格+慈善支援+银龄互助”服务模式,整合多方力量,精准破解独居老人居家安全难题,让温暖直抵“家门”,织就一张有温度的社区“安全网”。
01
“1+2+1”网格联动
构建“一册清”守护体系
![]()
在这个以老旧院落为主的社区里,2516名老年人中,120余位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曾是悬在社区工作者心头的难题。水电气隐患、突发疾病、孤独焦虑……这些藏在门后的困扰,被“1+2+1”巡访小组一一敲开。
每个院落网格里,1名微网格员、2名“川化大妈”与1名专业社工组成的小分队,手持动态更新的“一册清”档案,每月开展的“敲门行动”不仅排查着松动的插座、湿滑的卫生间,更记录着老人的血压变化、情绪起伏。网格员在“社区通”上传的巡访数据,经过社工师分析后,化作防滑地垫的精准配送、燃气报警器的及时安装,让“隐患发现—专业介入”的链条环环相扣。
02
“川化大妈”赋能
激活社区内生力量
![]()
“低龄帮高龄,银丝暖夕阳”的智慧,在“川化大妈”身上焕发新生。经过“理论+模拟+实践”的系统培训,这些平均年龄62岁的志愿者们,成了社区里的“安全专家”。安全宣讲队的“厨房小课堂”上,模拟燃气泄漏的演练让82岁的王爷爷终于敢自己检查阀门;隐患排查队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记下每处松动的扶手、裸露的电线;生活关爱队的周阿姨则和独居的刘奶奶结成对子,每周三的电话问安里,藏着“今天的药吃了吗”的琐碎牵挂。
03
微公益汇聚大爱
实现“服务+自治”循环
![]()
院落里的微公益项目,更让独居老人从“被服务者”变成“参与者”。爱心农场里,老人与志愿者一起种下蔬菜;手工坊里,废旧布料被缝成环保袋。这些带着温度的劳动成果,在公益集市上换来的不仅是4270元爱心收入,更让50位老人重新找到社交的乐趣。当收益注入社区基金,又化作新的防滑垫、报警器,形成善意循环的闭环。
04
社区平安有温度
“光荣墙”见证幸福变迁
如今,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的“慈善平安光荣墙”上,200名“川化大妈”的笑脸愈发密集。95%的隐患整改率、90%的安全知识知晓率,数字背后是张奶奶厨房里不再晃动的燃气灶,是刘爷爷枕边新增的紧急呼叫器,是老人们在手工坊里爽朗的笑声。
![]()
一张由“银丝”与善意共同编织的“安全网”,正在化工路社区日益牢固。这里,“1+2+1”微网小分队是流动的“安全哨”“川化大妈”是热心的“睦邻桥”,慈善项目是温暖的“幸福源”。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就能让老旧社区焕发新生,让每一位独居老人都能感受到“家”的守护与社区的温情,稳稳托起“夕阳红”的幸福生活。
来源:青白江先锋
编辑:豌豆儿
责编:李思佳
审核:徐 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