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最近成了社区里“生菜减肥派”的代表人物。原来她前几年有点发胖、血脂偏高,听说生菜热量低、营养丰富,干脆每顿饭都少不了生菜:凉拌生菜、鸡胸肉生菜包、甚至连下饭菜都拿生菜叶来搭。三个月过去,刘姐带着满满自信去医院体检。这一次,结果却让她有点难以接受,医生皱着眉头说:怎么会成这样?难道顿顿生菜真的有啥讲究?
天天吃,会怎样?医生的话让人警醒
生菜确实是餐桌上的常客,它热量低、膳食纤维丰富,吃起来清爽还利于减脂。但把“每一餐都以生菜为主”,就不全是优点了。不信来看刘姐的体检报告:体重下来了几斤,但总感觉没力气、容易头晕;血脂虽然略有下降,可贫血、低血糖的风险却找上门来。
这不是刘姐一个人的问题。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曾经做过追踪,长期以单一蔬菜为主食的人群,超7成会出现蛋白质、铁、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美国营养学会的共识指南也反复提醒:蔬菜不能完全替代主食和优质蛋白,否则很容易“假瘦体虚”。
更麻烦的是,生菜属于凉性蔬菜,脾胃本身虚弱的人,大量食用之后会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像刘姐这样,餐餐生菜、饭量变小、主食蛋白猛减,营养缺口越拉越大。三个月下来,体内铁储备下降近28%,体力差、手脚发凉、甚至免疫力波动,这些不适就很容易找上门来。
顿顿生菜,这3个健康隐患中招的不少
蛋白质摄入不够,肌肉悄悄流失
生菜主要成分是水和膳食纤维,每100克只含0.9克蛋白质。如果连着三个月吃生菜当主角,优质蛋白(鸡蛋、鱼、肉等)吃得少,人的肌肉量慢慢减少,身体代谢率也下降了。减得是体重,却丢了健康底子。
贫血、缺乏微量元素悄悄找上门
生菜含铁量极低,吸收率也不是很高,大量依赖生菜会让铁、锌、B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摄入锐减。像刘姐这样经常感到头晕、疲劳、牙龈出血,其实有部分女性三个月后血红蛋白下降近12克/升。缺铁性贫血风险直线上升。
肠胃变娇气、免疫力跟着走低
虽然有“润肠通便”的说法,但吃多了反而容易腹泻、肠胃功能紊乱。尤其本身脾胃偏虚的人,连着吃更容易出现腹胀、食欲差,肠道菌群失衡,反复腹泻或炎症。时间一长,抵抗力也会越来越差。
不知道你发现了吗?表面在减肥、养生,实际上把身体搞虚了,落下了不少毛病。
如何吃更健康?这3招帮你避开“虚假健康”
首先,搭配才是硬道理
蔬菜量足够很重要,但主食、优质蛋白不能拉下。一天蔬菜总量建议控制在300-500克,颜色要多样,大叶、小叶、生熟混搭为佳。比如一天吃两次生菜,别的餐可以安排菠菜、胡萝卜、花菜等。
第二,蛋白质补起来,提高身体底子
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建议每餐摄入适量优质蛋白。每公斤体重大约1克蛋白是成人的推荐量,减脂期间更加要重视。可以用“生菜包鸡胸肉”代替只吃生菜,让营养更完整。
第三,监控自己的身体信号,别硬撑
一旦出现长期疲劳、头晕、月经紊乱、掉发增多等信号,很可能是营养单一。及时增补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多喝牛奶、豆浆、偶尔补点坚果,让身体回归正轨。如果打算长期调整膳食习惯,最好每隔一两个月就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别再“看体重高兴,结果身体空了”。吃健康饭,减的是脂肪,而不是筋骨和抵抗力。
身体保健没有捷径,每个人状况千差万别,对食物的反应也有很大不同。像刘姐这样的情况,要想恢复更好的状态,还是得回归“均衡膳食+适量运动”的老路。大家减脂、调理身体,不能光盯着体重秤。更多健康知识和具体饮食建议,还需根据个人体质,请前往当地正规医院找营养师面诊。咱们只要每天一点点改变,健康就自然会变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