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劳动保障报》8月13日第7版
![]()
“归雁经济”为何蓬勃发展
“工作离家近,照顾家人很方便。”近日,云南省镇雄县一名农民工的话道出了很多返乡务工人员的心声。从沿海地区回到老家,她在一家产业园里找到了新的机会。
这不仅是务工人员个人生活的转身,也是很多地区发展轨迹的生动注脚。当很多务工人员踏上归途,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涌动起“归雁经济”热潮,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返乡就业创业的意义,在城乡变迁中愈发清晰。对个人而言,这是“钱袋子”与亲情的双重收获。他们既能获得稳定收入,又能守护子女平安、陪伴老人安享晚年。对乡村来说,劳动力的回流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曾经“空心化”的村庄重现烟火气,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被重新激活。
更重要的是,这种“人才回流-产业兴起-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正在重塑城乡关系,让乡村充满发展活力。
“归雁”成行,乡村生辉,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发力。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产业园等平台的搭建,让家门口就业从梦想照进现实。沿海地区企业的落户,既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创造了大量岗位。
此外,家乡的发展机遇与家庭的情感纽带形成了合力。当“近处的岗位”与“眼前的家”可以兼顾,很多务工人员“走出去”的脚步自然会转向“返回来”。
让“归雁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从实处着手、在细处用心。加强园区建设,像培育幼苗一样呵护返乡创业,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解决企业厂房、用工等难题;加大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供给,为返乡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此外,可以搭建“老乡带老乡”的桥梁,让创业成功人士分享经验,带动更多人返乡;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根据本地产业需求定制课程,帮助返乡务工人员提升技能,快速适应岗位。这些举措能让返乡务工人员感受到家乡的温度,让返乡就业创业之路更顺畅。
一名名返乡务工人员的选择,不只是地理空间的回归,更是对乡土价值的重新发现。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返乡者创办的企业星罗棋布,曾经背井离乡的五金工、纺织工在家乡的工厂里找到新岗位,乡村振兴便获得了强劲动力。一个个“归雁故事”表明,故乡能承载梦想,乡土可创造辉煌。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 曹灿辉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