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与安全步距监测集成应用
![]()
一、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规范
1. 系统架构
- 前端感知层
采用UWB超宽带技术,部署纽扣式定位卡(安全帽安装)与腰带式报警卡(集成SOS按钮)。
- 数据传输层
定位基站单节点覆盖半径≥400米(无遮挡环境),支持CAN总线与光纤冗余传输。
- 数据处理层
实时位置解算引擎(刷新率1Hz),轨迹数据存储周期≥5年。
2. 核心性能
- 静态定位精度:30-50cm(无遮挡环境)
动态响应延迟:<500ms(SOS报警触发至平台响应)
- 环境适应性:IP67防水等级,工作温度-30℃~70℃
![]()
3. 功能实现
- 空间管控:电子围栏虚拟划定掌子面等高风险区,越界触发声光报警。
- 智能考勤:进/出洞事件自动生成工时报表,误差<1秒。
- 应急响应:SOS报警同步推送受困人员坐标、身份信息及生命体征数据。
![]()
1. 监测原理
- 硬件部署
二衬台车安装主站毫米波雷达(77GHz频段),防水/开挖台车部署辅站。
- 测距逻辑
双向飞行时间测距法(ToF),抗多径干扰误差补偿算法。
2. 技术参数
- 量程范围:0-800米
- 测距精度:±1cm(温度补偿后)
- 防护等级:IP68(防喷射水流)
3. 预警机制
- 围岩分级管控
IV级围岩:仰拱距≤35米,二衬距≤90米
V级围岩:仰拱距≤25米,二衬距≤70米
- 三级响应策略
• 超限10%:洞内声光预警
• 超限20%:平台弹窗定位
• 超限30%:联动设备断电保护
1. 风险联防机制
- 步距值超限时,自动触发定位系统清空危险区人员。
- 瓦斯浓度>1%时,联动抽风系统,直接抽走有毒有害气体。
2. 应急救援协同
事故场景下:
步距系统测算塌方段长度
定位系统标记受困人员坐标
融合生成三维救援通道模型
3. 数据融合应用
人员分布密度叠加步距值,输出施工资源调配建议。
- 历史轨迹关联步距变化,生成支护时效性分析报告。
- 隧道人员超过直接报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