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悲痛!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以下简称“三六三医院”)发布讣告,该院主任医师、儿科主任余波同志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2025年8月6日10时50分在华西医院与世长辞,享年50岁。
余波医生扎根儿科领域20多年,挽救了众多患儿的生命。三六三医院在追悼词中沉痛写道:余波同志一生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在此次疾病突发前,仍心系患者,心系科室工作,为患者答疑解惑。他的离世是医院的重大损失,我们深感痛惜。
![]()
余波同志系四川成都人,男,汉族,1974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儿科学专业,2003年8月参加工作,当时他29岁,按照医学学制来算,他应该是在博士毕业后参加的工作。他历任温州医学院附二院儿科新生儿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新生儿科科主任,成都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成都玛丽亚天府妇产儿童医院大儿科主任等。
![]()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余波曾随浙江省卫生厅赴马里执行援外医疗队任务。2018年11月,余波至三六三医院工作,任儿科主任。
三六三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西南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院方介绍,余波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患儿和家属爱戴,同行敬重,为医院的发展特别是儿科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2020年6月30日,三六三医院犀浦院区正式开诊。作为儿科主任,余波带领团队筹备成立新生儿科、设立儿科住院部。他对内狠抓医疗质量,对外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经常深入周边社区进行义诊义治、解答群众健康疑惑。凭借卓越的医疗技术和温暖如春的医疗服务,科室业务量逐年增长,短短两年时间,年门诊量已达数万人次。
![]()
在患儿的用药问题上,余波十分谨慎,始终坚持“不管是用什么药,应该以疗效为主”的原则。他经常在科室强调,儿童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规范化。“一方面孩子对药物相对敏感一些,另一方面,他们的各个器官、各种功能不成熟,少用点药影响就小一些。”每次开药,他都会反复斟酌,坚持合理用药,确保少而精,努力降低患儿用药风险。如果遇到急于看到效果的家长,余波会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沟通,消除家长的疑惑,从而取得认可和配合。
![]()
余波还极其重视科室医生的培养与教育。他曾说:“在儿科,可能几乎每天都有急、危重症的患儿,上班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特别是无陪病房,更要细心观察,不能有半点疏忽,不要走在家长后面,不要等着家长来找你。”无论多忙,他每天都要去病房查看孩子们的情况,了解病情变化,及时与家属沟通,并且将化验结果第一时间告诉家长。
他是七百患儿家长的“线上守护者”
据了解,余波主任亲自建立并维护着两个患者咨询群,成员近700人,专门用于解答患儿家属的疑惑。得知余波医生去世的消息后,一位家长公开发文悼念,称他是“素未谋面的真正的英雄”。
![]()
这位家长在文中写道:“在这个群里,几乎每天都会有家长咨询余大夫小孩发生什么症状应该怎么处理。大多家长会拍小孩疹子、便便的照片,有的会拍检验报告。每天少则二三例,多则五六例。我看到余大夫几乎有闲暇的时候都会认真回复,一般都是十来个字,切中要点,简洁明了。有时候的回复是在深更半夜。虽然不是悉数回复,但我看大多数都有回应,连我冒昧的几个问题都曾一一做过解答。”据该家长观察估算,余波医生挤出时间回应了至少两千人次的病情咨询。
![]()
一位本地患儿家长悲痛表示:“我们两个孩子都经常麻烦余主任,他总是热情、温和、耐心而且富有幽默感地对待孩子,孩子们很喜欢他,而且家长也非常认可他的专业度,没想到这么好的人这么年轻就离我们而去,以后孩子们再也看不到可爱的余爷爷了。”许多曾受惠于他的患儿家属表达了深切的不舍:“每次只要孩子生病去三六三就只认余医生,只要带着孩子找到他,一下子就心安了。”
![]()
三六三医院晒出的截图
“突发疾病”令人震惊
余波医生曾经的同事回忆,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儿科医生,他的去世让儿科界痛失了一位优秀人才。
50岁,正值青壮年,突然离世,网友都十分困惑:余波医生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突然离世?三六三医院的讣告用“突发疾病”四个字予以回应,称余主任是因突发疾病不幸去世的。
50岁,是科室的中流砥柱,儿科人才本来就很紧缺,他的离世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突然没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三六三医院举办的门诊医师分享会上,余波医生还走进儿科和肿瘤科病区,以个人接诊实践经验形象展示医患、医属沟通的重要性,指出要通过语言技巧化解医患矛盾,提高医师职业素养。当时的公开露面照显示,余波医生精神状态良好,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没想到仅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他就突然去世,令人震惊。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披露,余波是因为突发心脏方面的疾病不幸去世。事发当天,余波的病情进展非常快,病发后被立即送到成都华西医院进行急救,医生虽然全力以赴,最终没能挽回余波医生的生命,其生命最终定格在50岁。
在发病前二十分钟,他亲自建立的科室沟通群和患儿家属沟通群里,还留着他叮咛的话语。更衣室里那件白大褂静静悬挂,诊室中仿佛还回荡着他对年轻医生的谆谆教诲,科室白板上仍保留着他提示的工作内容,然而这位守护者,却永远停下了匆匆的步伐。
院方在追思会上写道:有人言,儿科医生守护的是孩子的身体与家长的心灵。为了看好一个个门诊患儿,您推迟了一次又一次下班时间,家中等待您归来的热饭菜凉了又热,您为安抚焦虑患儿父母温柔嘱咐的话语,都是您写给儿科事业的深情诗篇。
余波主任的遗体已于8月7日上午火化。他的一生,是充满奉献与仁爱的一生。他英年陨落,将全部的热忱与精力奉献给了崇高的医疗事业。在物质上,他所求甚少,一身朴素的衣物可以穿很多年;在精神上,他倾其所有,以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为后来者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送别余主任,一路走好!
儿科本就人才紧缺
50岁正是中流砥柱
请多关心一下儿科医生
儿科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位医生在壮年时突然离世。
2015年4月14日凌晨,福州市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康强,因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3岁。
2017年11月2日凌晨,宁波市妇儿医院34岁的医生汪健红不幸因病猝然离世。2018年11月9日凌晨,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38岁优秀急诊儿科医师通宵夜班后,发生急性心梗轰然倒下。
2018年11月30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专家谭建新不幸去世,年仅52岁。
2024年3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潘博文医生突然去世,年仅32岁。
2024年9月2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医院感染传染肝病科的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医生在家中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年仅47岁。
网友一片哀悼,纷纷感慨:太可惜了,培养一名医生非常不容易,儿科怎么那么容易出事!
儿科真的太难了,现阶段儿科医生流失严重,没人愿意去儿科当医生。除了因工作劳累带来的身体伤害外,儿科还有极为特殊的医患关系。在儿科,抽血时一针不见血、孩子多哭一声,护士就有可能挨打挨骂,更别说那些对患儿直接负责的儿科医生了,挨打挨骂甚至已经成为了正常现象,每个医生都要时刻做好准备。
就算没有打骂,患者的白眼和冷嘲热讽也够你受的。另外,由于儿童用药有限、检查项目少,工资水平一直都处于临床科室的垫底位置,院领导不待见,儿科成了不少医院的烫手山芋。不管政府如何补贴和激励,在部分医院,儿科就是处在鄙视链的底端,很多医生死活不愿意去,政府甚至动用了“转岗”这个必杀技,可效果仍旧不佳。
我们真的很悲痛,看看这些年龄,47岁、38岁、52岁、32岁、50岁,正是身强体壮、雄赳赳气昂昂的阶段,却一个个不幸英年早逝。
他们原本可以服务患者长达几十年,却在工作数年后的高强度工作中倒下,原本或许可以靠着提前检查而避免的悲剧,却因为惯性的忙碌而被忽视。这究竟是谁的损失?这不是一个家庭、一个医院的损失,这是整个国家的损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