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并不喜欢道家。总觉得它讲的不过是退让、出世、归隐,仿佛与现实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儒家的积极进取,法家的一针见血,更让人深有同感。
经历了现实的磨砺,才会明白道家不是教人逃避世界,而是教人看清世界、安顿自身。“无”不是单纯的“空”或“无所作为”,而是直面自己的欲望、冲动和执念。通过自我约束和内在超越,个体能更有力量地面对外界的纷扰。
王博老师的《虚无与自然——道家哲学的精神》,以“虚无”与“自然”作为两把钥匙,层层打开道家哲学的深意,不是泛泛谈玄,而是从思想根基出发,勾勒出一个完整而深邃的道家世界:
✍生命永远是最重要的关怀,任何东西,知识、道德、权力、名誉、功利等等,都是外在的,只有生命才是属于自己之物。
✍生命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终日生活在与外物的竞逐中而不知所归。生命忘却了自己是生命,在麻木中把自己降低为万物中的一物。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与他者不同的本性,所以不能盲目地去羡慕或者追求他者。他者是不可学、不可慕的。
✍爱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爱的结果也许是伤害甚至谋杀。在爱中,强加于人的行为被正当化了,改变对象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这种改变被定义为提升或者向善。
道家的哲学不是要你逃离世界,而是让你学会用“虚无”的眼光重新观看世界,用“自然”的态度重新面对生命。在放下那些不属于你的定义之后,重新成为你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