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荐书 | 李若晖著《以儒学为方法》目录暨序、后记

0
分享至


“通志堂·当代经学研究文丛”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5年9月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儒学的研究,重在探索在中国研究中建构自身的方法论。本书从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四个维度出发,试图扭转当前儒学研究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努力重建儒学的整全面相。作者指出,社会行为的公共性即为政治,包括政治哲学与政治制度;社会行为的个体性即为道德,包括道德哲学与道德范式。道德和政治构成了一定人群的基本行为模式。而对行为模式予以解释,对道德提供论证的是哲学思想。何以能够以此行为模式行事的根基,则是与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形态。

本书对儒学的四重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由此深入论述了儒学在中国古今之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挥出这一作用的条件。由此,作者强调,儒学不是研究的“客观”的对象,而成为理解中国、面向未来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李若晖,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国德性政治史、中国古典语言文献研究。著有《老子集注汇考》《不丧斯文:周秦之变德性政治论微》《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等。

【目录】

序 儒学与中国的方法透镜/任剑涛1

绪论 儒学:由对象到方法1

第一节儒学的现代境遇1

第二节思想与制度7

第三节儒学作为方法13

第一章 儒学的制度之维及中国哲学之成立21

第一节“中国哲学”作为传统思想之棺椁23

第二节“创造历史”与创造未来35

第三节文之得丧任诸己51

第四节“汉家制度”与“治出于二”57

第二章 第一维度:社会结构75

第一节家内结构75

第二节丧服与昭穆89

第三章 第二维度:政治制度118

第一节古代中国地方力量“自下而上”的运作:重论

费孝通“双轨政治”119

第二节寓封建于郡县:论费孝通“双轨政治”的历史

真实142

第四章 第三维度:伦理道德166

第一节“伦”的语义与哲理166

第二节“无父无君”之孝:曾元养曾子之哲学分析182

第五章 第四维度:哲学思想193

第一节论正常之恶:郭店竹书《鲁穆公问子思》的哲学

分析194

第二节人何以能质疑鬼神:上博竹书《鬼神之明》中的

人之知202

第三节论非暴力被动强制:古公亶父避狄之哲学

分析212

第六章 儒学:真实认识中国231

第一节重返费孝通思想的历史视野231

第二节贱籍与身份社会245

第三节中国古代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252

第七章 余论:儒学与中华文明之未来279

第一节儒学必须补课279

第二节儒学与血缘282

第三节皮锡瑞与“王朝经学”之终结287

参考文献294

后记316

【序】

儒学与中国的方法透镜

任剑涛

关注儒学研究动态的朋友们一定会发现,近期的儒学研究呈现出突破性的态势。由于儒学研究在政治上的脱敏,解除了儒学研究就是为“封建意识形态”招魂的禁锢,这让儒学研究逐渐释放出活力,儒学研究的多元化局面就此浮现。多元化的儒学研究不是无主题变奏,而是围绕一个主轴展开的,那就是儒学的价值与知识。围绕这一主轴展开的儒学价值与知识论述,丰富多彩,呈现为大不相同的研究取向,形成了令人赞叹的儒学研究繁荣局面:在价值上,有坚执儒家价值的,也有拒斥儒家价值的。在两个极点之间,对儒家价值的认取与排斥,在不同光谱上呈现出来,体现出儒学在现代价值建构上的资源多样性。在知识上,儒家整全性体系的各个构成侧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让儒学的知识面相丰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儒学知识面相的现代重构,不惟帮助人们理解儒学的传统面相,而且也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儒学是现代人文与社科知识建构的宝贵资源。借助于构成中国传统核心支撑系统的儒学,人们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传统中国,也愈加理解建构现代中国的儒学资源之不可或缺。这是一个儒学研究的可期局面:以儒学为中介,清楚认识传统中国;以儒学为媒体,清晰刻画现代中国。

李若晖撰著的《以儒学为方法》,就是在儒学呈显出繁荣局面中提供给读者的一部精心之作。他的这部著作,是一本儒学专题论著。专题论著与专著有所区别。专著是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展开集中性论述;专题论著是围绕多个主题,发散性地讨论问题。但不是说专题论著的多个主题之间就没有联系,而是说它的主题间关系有可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论域。这一论域投射在各主题中间,向人们展现出更为宏阔的理论空间。可以说,儒学研究的专题论著,一般会以论述的高度与广度,显示出与儒学专著的深度取向大不相同的特点。

若晖的这部著作,以儒学为方法,不仅以此呈现出与儒学诸多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进路,而且因为他的论述视角、主题择取、资源借取、意图确定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而显出与流行的儒学作品不一样的独特价值。这正是说他的这部著作是一部精心之作的重要理由:这里的精心,不仅是指若晖用心于儒学研究突破口的寻找,而且是指他在儒学流行见解中精思明辨以出新意,更是指他在儒学研究的众声喧哗中冷静而理性地进行丝丝入扣的分析。他举起入微观察儒学与中国的方法透镜,将儒学与中国互动的丰富内涵展现出来。

这确立起他这部著作几方面的重要价值:

首先,他确立的“以儒学为方法”研究进路,有着扭转长期以来形成、以至于成为定势的“以儒学为对象”的研究局面。若晖自己明确意识到“中国哲学”界所展示的儒学研究进路的多样性,但这类研究,大多将儒学安顿在研究“对象”的位置上,即便是表达出对儒学具有信仰的研究者,也是把它视为信仰的对象。将儒学作为对象,确实可以凸显儒学的一些重要面相,因为对象化的审视可以将之作为信仰、信念与知识等不同表达所资借的源泉。但将儒学对象化之后,表达价值信仰者会对儒学进行理想化的提纯,进行知识重述者会将儒学纳入自己的背景性既定知识框架之中。这样一来,儒学“自身”的面目反而难以呈现出来。尤其是近代以来将儒学哲学化的种种尝试,以及由此形成的“儒家哲学”,实在是既未能揭示儒学的真实面貌,也未能凸显儒学的现代出路。这是一种必须解除的双重遮蔽。若晖在断言“中国哲学”是传统思想棺椁的基础上,明确表示需要将对象化的儒学研究转换为以儒学为方法的新范式:这是一种旨在将儒学思想与中国制度内在勾连起来观察与分析的新进路,他的两个论述宗旨由此展现出来:一是“儒学是把握和理解中国的主要方法”,二是“儒学作为方法,也是把握和理解儒学自身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儒学与中国双向限定的方法理念,它试图实现两个超越:一是超越思想与制度脱节的儒学研究,二是超越提纯儒学与真实中国的脱节。进而在两者关联互动的基础上,解释真实的儒家,揭橥真实的中国。他的方法儒学主轴于此呈现:“我们不应‘创造历史’,而应创造未来”。

其次,他对儒学的四重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由此深入论述了儒学在中国古今之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挥出这一作用的条件。在具体从四重结构分析儒学与中国之前,若晖确立了论述儒学与中国的三个基本结论:“其一,大格局,中华古典政制是道德与政治的合一,是德与位的合一,承载德的是家族,承载位的是君权,而中华政制的内在矛盾即是家族与君权的矛盾,家族盛则有德无治,君权盛则有治无德;其二,这一格局由三圣王所奠定,尧奠定了天人合一传统,舜奠定了孝治合一传统,禹奠定了位德合一传统;其三,变局是,周代以后,无法再实现以位定德,孔孟将其更改为以德定位,家族承载道德,与君权相对抗,形成士族门阀制度,隋唐用科举解决豪族问题,北宋解决藩镇问题。同时,在社会层面上,理学家建立县下家族,承载道德,但是县下家族不再成为国家层面的政治力量,君权失去了制衡,从而权力过盛。”在汉家划分出“治出于一”与“治出于二”的界限,即治理理想与治理现实的统合与分离的界限以后,如何呈现国家治理的理想与现实的分离,便成为全面展示儒学与中国真实图像的一个重要准则。

这为他具体分析儒学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与哲学思想确立了基本路向。分别地看,在社会结构维度,若晖恰中肯綮地指出,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确实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上,但社会结构并不是家内结构的直接挪移。在家内结构中,父子之间尽管被世代规则所限,但一个人为了个人利益却可以牺牲家的共同利益;在社会结构上,有家的结构衍生出来的昭穆制与五服制,以其世代差异与尊卑区分遵循着两个不同的逻辑。那种简单地以五服制看待社会圈层扩展、甚至是国际关系的思路,其实导出的不是一种平等关系。因为五服有着“亲尽”的预设逻辑,而不像昭穆制那样序时代,更有利于圈层扩展。因此,将家单纯看作善性中国的基础,便不成立。

在政治制度维度,若晖认同从中国传统政治的双轨政治,也就是“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的两轨来理解中国传统政治。但他强调指出,与一般都重视前一轨道的研究不同,他更重视后一轨道的再现。据此他主要落墨在东汉以后到隋唐这一段历史上,花费大功夫重述了中古中国,也就是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中国政治史,鲜明刻画出与中国大一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地方政治势力坐大的历史,据此指出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皇权至上的鲜明对比面。这就促使人们意识到君权与族权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这样的关系对人们认识整个中国传统政治结构所具有的独特意义。这与前引他确认的三个基本结论吻合起来。至于中国传统政治机制,或者说中国传统政体的封建制与郡县制关系,他经过分析后强调顾炎武所说的“寓封建于郡县之中”的中国混合政体,对理解中国古代政制所具有的确当性。

在伦理道德维度,若晖依循前贤,将伦理学说之“言”,伦理认识之“知”,伦理行为之行结合起来考察。由此得出结论:以第一方面言,儒家人伦是人与人的相互(平等)关系,而不是三纲那样的倾斜性关系;就第二方面讲,儒家在亲亲与尊尊之间实际上表现出某种张力,而不应等量齐观;拿第三方面论,从前述的两个问题可以推导出,儒家的伦理行为逻辑,不是高位或优势一方对低位或劣势一方的单纯支配,在伦理行为的实际发生过程中,行为关联的双方或多方实际是处在一种微妙的互动状态之中。

在儒家哲学维度,若晖枚举性地考察了儒家传统中论及君臣关系言辞的秩序意涵,对臣下“极称”君之恶进行了很有新意的分析,指出臣下忠君并不是忠于君王一人,而是忠于君王的道德。因此君臣关系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而是双向影响的关系。在分析鬼神之明与人之聪明关系的论述中,他指出墨家认定后者无法质疑前者之误,因此倡导一种儒家式的人质疑鬼神之明的权利。从而以人能够知晓赏罚的规则与适当采取赏罚行为,而有理采取一种赞赏鬼神同时质疑之的态度。他还以古公亶父避狄事件,从哲学上分析了保民而王的儒家政治原则,指出了毫不妥协的战争对垒与避战保民的妥协选择相比而言,后者所具有的特殊政治价值。

若晖这四个维度的案例性分析,是一种选择性分析,而不是一种整全性概括。这似乎给人以方法错位的感觉:既然试图以儒学为方法解剖中国,这个整全性预设,难道可以在案例分析中确证?不是应当在整体性概括中印证总体性结论吗?这是一个有益的质疑,但并不足以颠覆若晖的方法预设。原因很简单,从典型个例出发论证整体状态,在方法上是可以成立的。这种论证,与整体描述以认知总体状态具有同等价值。而且,如将若晖的四个方面整合起来看,确实具有帮助人们认识儒学与中国总体情形的作用。这比之于以往的单方面突进,即大多在其中某一方面展开来讲,尤其是相比于仅仅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所做出的论证,具有一种相互印证或互相支撑的效用。

再次,他对儒学思想与制度的具体解析,秉持一种优劣兼及的理性中正态度,因此胜意迭出。而且,他对儒学研究诸家的见解进行了深入辨析,有着纠正儒学流行见解的作用,这也使得他这部著作呈现出鲜明的论辩特色。若晖这部著作对儒学的论述,不仅在总体规划上不同于坊间唯求儒学提纯,将之视为毫无缺陷的完备体系;而且也不同于一味拒斥儒学,将之批判得体无完肤的那些作品。前述他对儒学四个构成面的重大主题分析,已经显现出这一特点。如果要举出一个更具有典型意义的例证,便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专制主义政制的辨析上。人们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政制属于专制主义政治,但若晖专门分析了中国古代对专制主义政治批判的例证,这就发挥出纠正人们一面倒认定中国古代属于专制主义政治定见的积极作用。他在四个维度的选定主题分析中,对社会学资源的高度重视,让他在辨析中呈现出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透入儒学与中国互动态势的最深层次,从而对费孝通“差序格局”与“双轨政治”、潘光旦“伦”的中国传统社会学分析有足够的印证和明显的推进。它对历史学界相关陈述的引入与辨析,尤其是对“中国哲学”界的相关知识阐释所作的评论,深具启人思考的作用。显然,若晖“以儒学为方法”的研究进路,重视社会学知识传统的分量胜于中国哲学的相关积累,看重制度层面对理解中国传统的意义重于价值观念维度的守持,推崇社会视角的传统理解胜过对抽象观念的推导。这是他以明确的方法优先意识显现出来的论述特点。尤其是他对中国传统文献学的修养,帮助他在人们不经意或经意却理解不到位的文献中导出新见。这是他足以在昭穆制与五服制之间展示儒家亲亲原则外推及其限度和效度的解释创新的知识积累优势,也是他在出入于费孝通、潘光旦的中国传统之社会学分析而有所推进的知识储备长处。

最后,若晖“以儒学为方法”对儒学与中国的论述,主要着眼点确实是在重释传统儒学与传统中国,以及两者互动的状态。但他并不限于对真实传统的还原。前已提及,他明确反对“创造历史”,鲜明主张“创造未来”。这就必然表现出从历史通向未来的论述旨趣。这里有个相关论述机制,即在中国传统视角需要凸显“真实中国”,这就是若晖所说的关联性地解释中国传统的“思想与制度”所指向的那个中国。这个中国,在他看来,是以西方哲学为典范的“中国哲学”所无力揭示出来的:它需要重启解释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中国社会学知识资源,需要在差序格局与双轨政治所指引的方向上作进一步的知识推进。循此在“贱籍”的身份社会发现平等诉求,在君主专制中彰显天下为公。进而在现代政治的参照下,发现“儒学必须补课”的现代处境,一方面确立儒学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持续性而又需要顺应而非抗拒现代的儒学研究大方向,另一方面则需要大力弥补儒学的科学与国际关系之缺。并从根本上矫正以血缘建构现代社会的主张,确认对自由民主现代追求的确当性。真假经学因此截然分流。一个现代儒学研究的总体结论跃然纸上,“我们必须彻底清算‘王朝经学’,才能救出并发展作为中华文明根与魂的真经学”。这是一个很理智的结论。

作为一部具有理论雄心的儒学研究新著,总是会随之拔高人们的期待心理。若晖这部著作,如引起相关讨论,对儒学研究朝纵深处推进将不无益处。粗粗想来,可能引发人们讨论或争辩的地方,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若晖以对儒学的广义社会学探讨,排拒儒学的哲学论述,可能会引起已经形成现代中国知识传统的儒家哲学探究者的反诘。在举起透视儒学与中国的方法透镜时,若晖自己所确立的方法理念强度因此会受到同等强度的挑战。如果说社会学知识资源的重要性在若晖的分析中得到充分呈现的话,那么,作为一种现代知识传统的“中国哲学”被若晖拒斥得可能就有些过分了。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哲学”确实可能明显扭曲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真实面目,但它恐怕是中国传统统合性知识遭遇西方现代分科知识时必然出现的一种知识转型。在前一段时间热闹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争辩中,这一点已经为学界所揭示。就此而言,若晖重视传统中国的“真实”展现,可能遮蔽了他对现代中国“真实”的揭示。相应地,书末对现代中国的期待,可能会被他的传统中国刻画所窒息。体现他的知识旨趣的社会学取向,可能会因为他太过看重社会学是社会事实的揭橥,因此隐含一种以传统规范取消现代规范的危险性。在某种意义上讲,由于中国社会学缺乏社会理论的有效建构,事实上愈来愈丧失掉为现代社会辩护的功能,陷于为传统辩护的陷阱。中国社会学往往借助人类学的理念展开其“社会人类学”的混合研究,就证明两个学科的整合性研究内涵模糊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界限的学术风险。

二是若晖对“治出于二”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揭橥,确实展示了理想之治与实际治理的两个面相。其旨在揭示儒学与中国互动机制的四重结构,也切实发挥出矫正单一维度儒学研究的弊端,且全方位展现儒学与中国总体状态的作用。但这也会催生进一步讨论的余地:就前者讲,若晖有效地揭示了国家治理理想与现实的分离状态,以及由此造成的“家族盛则有德无治,君权盛则有治无德”的悖谬。但存在于儒学思想史上旨在维护国家治理理想的主张,并不就此失去它的独特价值,志在张扬这一治理理想的发散性主张(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现代儒家哲学)并不因此丧失其现代意义。循此可知,若晖的分析会让他遭遇两个尴尬的问题:一是致力揭示传统的“真实中国”是不是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通向现代的“真实中国”?二是揭示传统中国遭遇的治理悖谬,是不是就避免了现代中国重蹈覆辙?显然不存在这两个自然导出的结果的可能性。也许,现代中国同样会遭遇“治出于二”的窘迫。“治出于二”会是人类解决国家治理问题的一种存在性难题吗?如果是,那么若晖揭示的传统“治出于二”即便是进入现代,也同样化解不了;如果不是,那么现代会以什么样的“治出于一”化解传统的“治出于二”的根本矛盾呢?进一步的难题是,现代理想化的“治出于一”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怎样面对、如何避免?

三是若晖的一些方法设定与重大论断存在深入辨析的必要。首先,若晖以儒学与中国的互动机制,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与制度互动机制,诸篇章之间尽管各依主题而立,但互动的总体状态似乎还有待呈现出来。换言之,“以儒学为方法”的总体方法与具体辨析方法,可能并不是同一个方法。因为若晖对“以儒学为方法”的方法儒学与对象儒学的比较性阐释非常简略,以至于人们无法干脆利落地把握它的确切含义。期待若晖后续的研究能对之做出精彩阐释。其次,若晖对“中国哲学”的批评性处理,确实启人思考。但相应知识传统为何确立起来的深厚理由,可能为他所轻视。这也许正是传统儒学必须经受现代分科知识重构的处境所致?因此不是研究者可以规避与否定的儒学研究进路。尤其是在若晖对王朝经学与新经学严加分辨的情况下,分科儒学难道不是深化儒学研究,并激活儒学现代活力的一种必然取径?!再次,若晖对传统儒学通向现代中国的理路刻画,因为主要支撑的章节是两个发言和一篇论文,因此存在论述简略之处。这不仅让全书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失衡,而且论述上让人觉得浅尝辄止、以主张取代论证,不足以在现代时段呈现“以儒学为方法”的丰富内涵。

若晖这部著作出版在即,他给我先睹为快的机会,并嘱我为之序。上面谈了一些读后感,权作为序。不当之处,请若晖与读者朋友们指正。

【后记】

我在哲学系从事教学科研,转眼已经近二十年了。同时由于山东大学王学典先生的开示,我也尽力从宏观视角探讨中国历史。两者相结合,使我日益认识到,近代以来以儒学为哲学的研究模式,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的弊端:既模糊了儒学的历史面貌,又阻碍了哲学在中国真正生根。

近年来,我努力将自己的粗浅认识行诸文字,也获得了一些师友的关注,赞同者有之,质疑者也不乏其人,都是我的良师益友。

2024年4月20—21日,复旦大学历史系经学研究中心举办“经典和时代:经学研究的古与今”学术工作坊,承蒙邓志峰(秉元)兄不弃,嘤鸣相召。与会者有上海人民出版社张钰翰兄,乃朱维铮先生高足,我们坐席相邻,相谈甚欢。承钰翰兄抬爱,为其主持的经学丛书约稿,余遂应以“以儒学为方法”,正好借此契机,将历年思考整合献芹,以就教于当世之君子。感谢钰翰兄!

本书共收文16篇,其原始发表出处及与本书对应章节如下:1. 绪论李若晖《儒学:由对象到方法》,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第8—13页。

2. 第一章李若晖《论儒学的制度之维及中国哲学之成立》,载《孔子研究》2022年第3期,第5—28页。

3. 第二章周丹丹、李若晖《历史社会学视域中经典概念及其研究范式之反思——以“差序格局”为中心》,载《史学月刊》2019年第2期,第95—115页。

4. 第三章第一节周丹丹、李若晖《古代中国地方力量“自下而上”的运作:重论费孝通的双轨政治》,载《复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01—110页。

5. 第三章第二节周丹丹、李若晖《寓封建于郡县:论费孝通“双轨政治”的历史真实》,载《史学月刊》2021年第4期,第98—106页。

6. 第四章第一节周丹丹、李若晖《“伦”的语义与哲理》,载《周易研究》2024年第4期。

7. 第四章第二节李若晖《经典诠释视角下曾元对曾子孝论之调整》,载《中州学刊》2019年第7期,第101—104页。

8. 第五章第一节李若晖《论正常之恶:郭店竹书〈鲁穆公问子思〉的哲学分析》,载《国际儒学》2023年第1期,第99—102页。

9. 第五章第二节李若晖《人何以能质疑鬼神——上博竹书〈鬼神之明〉中的人之知》,载《哲学动态》2019年第12期,第53—57页。

10. 第五章第三节李若晖《由经学而哲学:古公亶父避狄事之哲学分析》,载《江淮论坛》2024年第4期。

11. 第六章第一节周丹丹、李若晖《重返费孝通思想的历史视野》,载《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6期,第28—34页。

12. 第六章第二节李若晖《贱籍与身份社会》,载《光明日报》2016年8月1日第11版。

13. 第六章第三节李若晖《中国古代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载《文史哲》2016年第5期,第23—33页。

14. 第七章第一节李若晖《儒学必须补课——在第二届“生活儒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载《当代儒学》(第16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58—60页。

15. 第七章第二节李若晖《儒学与血缘——在“儒家自由观念建构”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载《当代儒学》(第15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11—114页。

16. 第七章第三节李若晖《“制度经学”的终结——从皮锡瑞〈经学历史〉说起》,载《光明日报》2021年12月11日第11版。诸文收入本书时都进行了修订,如蒙引用,请以本书为准。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剑涛先生多年来一直关心我的学术成长。小书承蒙任先生惠赐大序,令蓬荜生辉,至为铭感。

感谢合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周丹丹老师。感谢为拙文面世付出心血的师友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钟章铭、康杰、杨清瑞、廖驰灏、贾枝润、张羽翩、左家齐诸同学帮助核实引文、校对清样;贾枝润同学编制了参考文献,一并致谢。

大疫三年,几位年高德劭的师长不幸先后辞世,倍感哀痛:武汉大学陶德麟老校长、山东大学吉常宏老先生、北京大学郭锡良老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王葆玹老先生,以及武汉大学卢烈红老师,永怀恩铭。

台湾大学中文系夏长朴先生,有长者之风,素所敬仰。2018年8月28日,当时我在厦门大学哲学系任教,曾致函恳请先生来厦讲学。翌日即收到先生赐复:“我同意明年春季或秋天访问贵校一周,做二至三场演讲。因时间尚早,不妨在年底或明年初再确定。您看如何?”但是当我们初步商定来访时间和日程时,却发生意外,夏先生于2019年3月17日赐函:“我本已预定四月下旬或五月初赴贵校作二至三场系列演讲,主题与各场次题目亦已确定,一俟来函即奉上,以便阁下作业安排。不巧的是,上周内人不慎跌倒受伤,经台大医生诊断,系老人退化性骨折,虽侥幸不必开刀,但伤势不轻,按时服药之外,必须暂停日常活动,彻底休养四至六个月,方能痊愈恢复正常。目前小儿远在国外,家内无人,所有内外各事皆由我一人承担,暂时难以分身远行。原本预定三月底赴美开会,已去信取消。此外,九月中我又将返回台大开课一学期,学生来自各大学,向学心切,授课时间短暂,亦不宜请假。经再三考量,迫于无奈,只好将赴贵校演讲一事延期,改为明年三月开学后。此一更动,势必增添贵校作业麻烦,不知是否合适?烦祈便中示告,情非得已,先此致歉。”我立即回复:“路途远隔,于师母疗伤不能有所助益,深感愧疚。惟愿师母早日康复,至诚祷之。先生也请多多珍摄。期盼改日莅厦赐教。”12月23日,夏先生赐函:“内人伤势经长期疗养后,目前已大致痊愈。医嘱只要不过劳,应可恢复正常作息。经考量后,我有意于明年二月底或三月初访问贵校,约停留一周左右,做二至三次演讲,以履行前约。此一建议如果合适,烦请便中示告,我就将演讲题目及个人资料另函寄上,以便贵校办理相关事宜。谨此奉告。也谢谢您的盛意。”我在半小时后回复:“不知何故,明年预算编制迄未启动。照往年经验,11月份开始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获批要到第二年三四月份,经费正式到账约为五月。因此,只能待学校开始编制预算,生以先生讲学事申报获批之后,再请赐下相关资料,做正式讲学申报。但时间应该在明年开学之后了。”夏先生于当日晚间赐复:“谢谢您的迅快回复。我原订二月底三月初访问贵校,主要是今年返回台大授课,学期结束过完年正好有空档,三月中又另外有事,赴贵校演讲一事答应已久,想赶快履约,以免拖延太久。既然邀请程序需要相当时间,此事就不急。等贵校申报手续完成后,烦请通知我,我再将题目及个人资料寄上,届时再确定赴贵校演讲的时间。依我估计,成行最快恐怕要到明年九月以后。明年我不必上课,时间比较宽裕。此事给您增添不少麻烦,实在是抱歉!在此再次致谢。”此事就这样耽搁了下来。孰料2020年疫情突起,讲学事自然不再可能。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疫情方炽,夏先生竟于2021年11月1日22时51分不幸辞世,天人永隔,从此再也无法亲聆教诲了。今特抄录往来邮件,以表遗憾,以志哀思。

李若晖

2024年8月7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优冈田优爱运动员出道,长辈太大吓到合作男优!

女优冈田优爱运动员出道,长辈太大吓到合作男优!

葫芦哥爱吐槽
2025-09-19 12:58:08
赵睿离开新疆队!阿不都沙拉木终于说出心里话,说得很实在

赵睿离开新疆队!阿不都沙拉木终于说出心里话,说得很实在

球哥评球
2025-09-19 12:37:18
哭晕!证监会降温股市!9月19日,周五面对的第一利空开始发酵!

哭晕!证监会降温股市!9月19日,周五面对的第一利空开始发酵!

搬砖知天下事
2025-09-19 08:39:59
年薪400万!穆帅回归本菲卡,37岁老将主力难保:连续3场失误送礼

年薪400万!穆帅回归本菲卡,37岁老将主力难保:连续3场失误送礼

球场没跑道
2025-09-18 21:03:16
连续四战被横扫!李诗沣0-2不敌苦主止步八强,翁泓阳成男单独苗

连续四战被横扫!李诗沣0-2不敌苦主止步八强,翁泓阳成男单独苗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9-19 21:03:43
小李子最新作《一战再战》海外口碑大爆 高能视听震撼大银幕

小李子最新作《一战再战》海外口碑大爆 高能视听震撼大银幕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9-19 11:44:35
月薪5万却留不住人,三年流失近19万,香港人为何纷纷逃离?

月薪5万却留不住人,三年流失近19万,香港人为何纷纷逃离?

青眼财经
2025-09-13 18:50:09
苏翊鸣社媒为朱易送上生日祝福:Happy Bev Day!

苏翊鸣社媒为朱易送上生日祝福:Happy Bev Day!

懂球帝
2025-09-19 13:53:27
600376,尾盘跳水跌停,此前12天11板

600376,尾盘跳水跌停,此前12天11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9 14:58:56
小米新机突然上架:9月17日,正式开售

小米新机突然上架:9月17日,正式开售

科技堡垒
2025-09-18 12:23:17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09-10 10:41:55
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官方辟谣

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官方辟谣

界面新闻
2025-09-19 20:10:27
美女穿着真是放得开,穿紧身瑜伽裤凸显“柯基臀”,无惧素颜出街

美女穿着真是放得开,穿紧身瑜伽裤凸显“柯基臀”,无惧素颜出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19 15:38:59
孝庄死后,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康熙:快将她“儿子”十二阿哥送去

孝庄死后,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康熙:快将她“儿子”十二阿哥送去

史笔似尘钩
2025-08-23 23:58:27
民进党大佬柯建铭儿子在大陆投资产业,如今被制裁金脉即将断绝

民进党大佬柯建铭儿子在大陆投资产业,如今被制裁金脉即将断绝

观星赏月
2025-09-19 12:03:55
原来她就是王传福的妻子,怪不得做啥都能来财,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原来她就是王传福的妻子,怪不得做啥都能来财,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闻识
2025-09-17 16:40:31
年过五十,存款达到这个数,恭喜你已是“隐形富人”!

年过五十,存款达到这个数,恭喜你已是“隐形富人”!

慧眼看世界哈哈
2025-09-19 06:06:42
浙江一大学老师,全款买下一老破小,改造后,那叫一个高级,晒晒

浙江一大学老师,全款买下一老破小,改造后,那叫一个高级,晒晒

阿离家居
2025-09-19 13:46:25
江西反腐消息:徐勇庆被查、李云被“双开”、刘杨忠被查、吴雪平主动投案

江西反腐消息:徐勇庆被查、李云被“双开”、刘杨忠被查、吴雪平主动投案

鲁中晨报
2025-09-19 17:33:07
汪小菲公开表态,揭露S妈房贷与豪宅双重标准

汪小菲公开表态,揭露S妈房贷与豪宅双重标准

梅梅瞎八卦
2025-09-19 13:46:10
2025-09-19 21:51:00
孟子研究院 incentive-icons
孟子研究院
扎根孟子故里,打造首善之区
3851文章数 18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男子25万盖一栋三层楼房 房子还没建好成全村人"笑话"

头条要闻

男子25万盖一栋三层楼房 房子还没建好成全村人"笑话"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684亿大牛股,把孕妇逼到胎停?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艺术
房产
公开课

《战地6》可允许自由安装战役或多人 还有究极画质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