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然而,天然气储层中常含有氮气(N₂),这使得天然气净化面临挑战。传统的低温蒸馏技术能耗高、成本大,而基于吸附剂的分离技术因其高能效和经济可行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 N₂ 和甲烷(CH₄)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开发高效的 N₂ 选择性吸附剂一直是研究的难点。
![]()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 Cu-MFU-4l,其核心设计在于引入低极化率的开放 Cu(I) 位点。通过后合成修饰策略,研究者将 Cu(I) 位点成功引入 MFU-4l 框架中。X 射线吸收光谱(XAS)、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红外光谱等技术确认了 Cu(I) 位点的存在及其化学性质。与传统的高极化率金属位点(如 V(II) 和 Cr(III))相比,Cu(I) 位点对 CH₄ 的吸附能力显著降低,而对 N₂ 的吸附能力则显著增强。
实验结果表明,Cu-MFU-4l 在 298 K 和 1 bar 条件下对 N₂ 的吸附量显著高于 CH₄,N₂/CH₄ 吸附比达到 1.94,是目前所有 MOF 材料中最高的。此外,该材料的动力学选择性达到 2.20,高于其他已知的 N₂ 选择性吸附材料。这些结果表明,Cu-MFU-4l 在动态分离条件下具有显著的 N₂/CH₄ 分离性能。
固定床柱实验进一步验证了 Cu-MFU-4l 的实际分离性能。对于二元 N₂/CH₄(20:80)混合气,Cu-MFU-4l 的突破选择性达到 2.43,CH₄ 产率达到 0.47 mmol/g,纯度超过 99.99%。此外,该材料在三元(N₂/CH₄/O₂)和六组分(N₂/CH₄/O₂/CO₂/C₂H₆/C₃H₈)混合气中也能一步提纯高纯度 CH₄(99.99%),显示出其在复杂气体环境中的高效分离能力。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含低极化率 Cu(I) 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 Cu-MFU-4l,通过 π 反馈作用选择性吸附 N₂,实现工业级 N₂/CH₄ 分离的突破性性能(最高 N₂/CH₄ 吸附比 1.94、突破选择性 2.43),可一步提纯 99.99% CH₄,为天然气净化提供高效节能新方案。
原位红外光谱和计算模拟揭示了 Cu-MFU-4l 的分离机理。Cu(I) 位点通过 π 反馈作用与 N₂ 形成强相互作用,而对 CH₄ 的作用较弱。低极化率的 Cu(I) 位点在吸附 N₂ 时表现出高结合能,而在吸附 CH₄ 时表现出低结合能,这种差异是实现高效分离的关键。此外,独立梯度模型(IGM)分析进一步确认了 Cu(I) 位点与 N₂ 的强相互作用,而与 CH₄ 的相互作用较弱。
![]()
Figure 1:a) 后合成修饰的示意图。b) MFU-4l 和 Cu-MFU-4l 的粉末 X 射线衍射(PXRD)图谱。c) 77 K 下 N₂ 吸附等温线及 MFU-4l 和 Cu-MFU-4l 的孔径分布(实心点和空心点分别代表吸附和脱附过程)。
实际应用潜力
Cu-MFU-4l 在不同条件(如不同气体流速、不同 CH₄ 浓度)下均表现出稳定的分离性能,且在循环实验中保持高效的分离能力。尽管该材料对湿气敏感,但在干燥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这些特性使其在工业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理论指导
该研究不仅为天然气净化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吸附剂,还为设计其他具有特定极化率吸附位点的多孔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一成果有望推动其他重要气体分离技术的发展,例如空气分离、氢气提纯等领域。
综上所述,Cu-MFU-4l 的开发为 N₂/CH₄ 分离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其低极化率的 Cu(I) 位点设计为高效气体分离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DOI: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0242
(来源:有机配体和荧光染料最新研究 版权属原作者 谨致谢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