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产业链全景图
![]()
02产业驱动因素
①两大船舶龙头合并重组落地
经过近一年的筹划,“中船系”两家公司合并重组终于落地。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双双发布公告,将在2025年8月13日进行停牌,同时中国重工是被吸收合并方,其还面临着终止上市,交易价格是中国重工股东每持1股可换取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两大船舶龙头重大资产重组,成为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
要知道,当初二者合并的目的是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解决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等,对我国船舶制造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多家船舶龙头业绩大增
事实上,在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合并之前,二者就分别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增报告,吸引了资金的追捧。
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加98%至119%;
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此外,侧重于军用船舶市场的企业——中船防务,其业绩表现也是不遑多让。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加213%到268%,同时表示主营业务经营向好,以及确认联营企业(中国船舶旗下孙公司广船国际)投资收益大幅增加。
![]()
而早在2024年12月中船防务就表示,公司生产建造任务饱满,已签合同最晚交船期已排至2029年。
多家船舶企业的突出业绩反映出我国船舶行业的高景气度。
③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有望入列
众所周知,船舶根据用途可分为民用船和军用船。
近日,我国军用船航空母舰传出重大喜讯,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正在试验试航,入列进入最后攻坚时刻。
这标志着我国“三航母”时代有望到来,构成强大的海上防御作战体系。
据悉,福建舰的建造使我国成为唯二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我国船舶制造技术再度得到充分验证。
03上游产业链
03-1原材料供应:钢材为基,其他材料为辅
在船舶制造原材料中,钢材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其成本占比达到20-30%。
比如一艘7.6万吨的散货船用钢量可达1.1万吨,船体的船壳板、甲板板以及分舱隔板等都会用到大量钢材。
钢材强度高、韧性密闭性好,被认为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材料。
不过,其他材料比如铁镍钴高温材料、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因为耐高温、抗腐蚀性、轻质等也在船舶制造中有一定应用。
![]()
03-2设备制造:包括发动机、锚设备等核心设备
船舶配套设备大概占到总成本的40%-50%。
其中,动力主机是船舶的“心脏”,为船舶提供前进的动力,包括蒸汽机、柴油机、燃气轮机、核动力主机等。
当前,柴油机凭借燃料适应性强、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占据主流地位,同时绿色燃料机正逐渐得到应用,包括甲醇/液氨双燃料发动机、液化天然气(LNG)燃气发动机等。
另外,甲板机械和舱室设备负责船舶的日常运作和操控,以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和货物装卸,包括锚机、舵机、起重机、压缩机、通讯导航系统、电力电气设备等。
![]()
03-3相关标的
①宝钢股份: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自主研发的能源海工用钢、桥梁用钢等高端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维持两位数增长。
②亚星锚链:全球最大的船用锚链生产企业,主营船用锚链、海洋系泊链和矿用链生产,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水平在航海装备行业仅次于中国海防。
③中国动力:国内海军舰船动力及传动装备的核心生产商,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公司。
04中游产业链
04-1船舶设计:知识、技术密集
一艘船最终建成什么样子由设计环节决定,不仅包括船体设计,还有动力系统以及内部结构设计。
船舶设计通常要花数月-数年不等,非常考验工程师的经验和创新能力。
因此船舶设计被认为是产业链知识和技术最密集的一环,占到造船成本的5%左右。
04-2船舶总装:在手订单充沛,我国实力突出
船舶总装制造是中游核心环节,因为涉及到的设备、材料众多,整个生产周期从开工到进坞再到出坞大概还需要12-24个月。
船舶制造、使用周期长直接影响着船舶行业的周期性特点。
而根据近20年全球船厂新接订单情况,本轮船舶产业链周期启动自2021年,当前景气度依然向上,虽然整体呈结构性景气的特点,但远没有达到周期顶峰。
![]()
具体来说,子行业景气接力上行,集装箱船、LNG运输船、滚装船、油轮依次规模下单。
截至2025年6月,按照GT(总吨)划分,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三类船订单量占比分别为31%、21%、18%。
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除在传统三大船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领域具备明显优势外,高端船型建造也不断突破,包括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等。
2024年,我国新签船舶订单(Dwt吨口径)占比一度达到了76%。
除供给侧出清驱动外,需求层面因新能源转型以及船舶老龄化也形成良好的驱动。
![]()
当然,以上船舶订单统计的主要是民用船,军用船因为特殊性订单并不透明,且周期性较弱。
军用船分为战斗舰艇和辅助舰船两类,和国防军工产业发展更加契合。
而2022-2025年间,我国军费支出增速连续4年维持在7%以上,也给船舶制造行业添了一把“火”。
04-3相关标的
①中国船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用船舶制造企业,预期合并中国重工之后,手持订单将大幅增加,并且以中高端船型为主,包括LNG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
②中船重工:产品门类覆盖齐全,同时覆盖军用船和民用船,并且在舰船配套设备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和中国船舶合并有益于增强技术协同与规模成本优势。
③中船防务:公司在军用船和支线集装箱船、疏浚船等具备较强优势,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增速比中国重工、中国船舶还高。
05下游产业链
05-1航运:短期受贸易扰动,长期挂钩于经济
前面我们说道,船舶制造当前正处于一个向上的景气周期。
但事实上2025年以来下游航运市场却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美国关税带来的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
关税上涨对航运贸易形成一定抑制,航运价格波动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展望未来,航运市场表现或还要看中美贸易谈判落地情况,并且更长期来说全球经济发展对贸易需求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
05-2海洋工程和军工:内需产业发展向好
不过比较乐观的是,我国海洋工程和军工这样的内需产业发展向好。
军工我们前面已经说道,我国军费支出呈持续增长趋势,并且我国军事实力不断提升,必然带动军用船产业链的向好发展。
此外,海洋工程或将受益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带动工程船、特种船等市场需求的提升。
今年7月份,我国特别强调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地政府积极响应。
05-3相关标的
①中远海控:我国航运第一龙头,营收规模远超第二名招商轮船,公司靠结构优化增强抗风险能力。
②中谷物流:我国最早专业经营内贸集装箱航运的企业之一,集装箱船队规模排名全国第二。
③海峡股份: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主营以海南省为中心的船舶运输和轮渡港口服务,在航运行业毛利率突出。
06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伴随着我国两大船舶龙头重组落地,我国船舶产业垄断性优势愈加突出,并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局面。当前行业虽然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我国船舶制造的实力却有目共睹。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企业重组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