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品债论市)
![]()
◾从六月开始,利率盘整震荡,基金久期逐步增加,开始酝酿7月份的利率下行。
当时市场逻辑是:虽然看到Q2的GDP数据不错,但高频数据跟踪下来,依旧对经济的成色心存疑虑。
如果再考虑经济韧性带来的政策定力,那么定下半年经济基调的7月政治局会议大概率表述中性。市场将会重演往年7月债市易涨难跌的剧本。
所以我们在7月初可以看到基金久期整体上行,同时伴随着大量的信用债类ETF的扩容。
![]()
◾然而,基于往年剧情的老剧本并未如期展开,商品和权益市场出现了新的插曲。
6月开始,商品和权益市场开始呈现和债券市场完全背离的风貌,进入了风险偏好迅速提升的交易模式:
商品价格低位反弹,并逐渐发展成为全面上涨。到7月22日,商品已经完全回补了4月关税冲击的跳空缺口。
权益冲上新高之后,没有发生预期的“满减回调”,而是进一步从银行红利扩散到科技板块中的低估值板块,并在反内卷的刺激下,周期板块接棒。
债券市场所习惯的“权益冲高回调,债市重新回到“基本面+资金面”逻辑,进而利率继续下降”的剧本,迟迟没有出现。
最终在焦煤、多晶硅等连续上涨的行情下,债券市场在7月21日开始加速调整。
![]()
◾听上去,债市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化,但宏大叙事之外,利率仍处在“跌多了就涨、涨多了就跌”的技术性窄幅震荡的局面。
最终反映到利率上,也只是中枢上下10个BP左右的波动。
这种戏剧性反差,反映了一个反直觉的现象:今年的债市缺乏自己的故事。引发调整的两大影响因素都源于债市逻辑之外。
(1)4月意外的贸易摩擦升级,引发债券利率的大幅下行。债市在没有充分换手的情况下迎来估值修复,10Y国债利率从1.8%以上,下行至4月7号的1.61%。
(2)7月下旬权益和商品共振,引发10Y利率加速上行,上破1.70%。6月底大家基于债市资金逻辑加久期被证伪,基金、理财等机构的净买入久期也出现明显的下降。
![]()
◾除了外生、突发性变量,债市“内生”波动似乎在收敛。这一特征有三方面的原因:
直观想到的是,债基产品的收益率回落,对于债券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需要调整。数据上,今年纯债类基金产品表现平淡,较2024年明显下降。
不过,站在大类资产角度上,与其说债券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在下修,倒不如说市场对债券的注意力大幅下降。
期货市场上看,国债期货作为曾经的明星品种,风采不再。从持仓量来看,今年以来,国债期货乏善可陈,已经被焦煤等“反内卷先锋”盖过风头。
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强调的是,债市特别习惯的“资产荒”叙事也在逐步削弱。
(1)保险保费增速降低,新增资金高配权益资产,存量资产也在跟随新增资金偏好微调;
(2)农商行成交量也在减少,同业业务部门业务收缩。农商行贡献的成交相比于去年,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在长债上,已经不能在每次债券大跌后托举市场;
(3)理财在长期限利率债、长期限信用债的买盘减弱,存款投资边际提高。
总之,虽然说有相当一部分机构,自身仍然处于负债流入,仍然处在“资产荒”的体感中,但有相当一部分摇摆机构,负债的流入确实不如往年。
![]()
◾通盘考虑上述因素,下半年可能有以下几条主线会此起彼伏的吸引市场注意力。
其一,新环境下,市场需要找到“股债跷跷板”效应之外的因子。当权益市场完全站稳3500点后,行情扩散出赚钱效应,是否还应该仅从“股债跷跷板”的视角,将股价作为结果理解债券,而是应该深刻思考,是哪种重要因子变化,共同影响了股、债的走势?
其二,“反内卷”持续不断的预期、验证和调整。反内卷的内涵不断增加,市场认知会出现阶段性的变化。
例如,当前市场对“反内卷”效果的顾虑在于其缺乏需求侧配合。而如果我们回望过去一年时间,其实可以看到已经蓄能的总需求政策,以及M1和社零的回暖。
另一方面,政策效果往往要事后来看,当时定价可能后知后觉。即便是市场经常拿来对比的2015年的案例,其实也只是盖棺定论后,射箭画靶给出的原因。至少从债券利率定价上,事后大书特书的PSL政策,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定价。即便2014年4月PSL就已经创设,但直到2016年10月份,债券利率都还保持下行趋势。
![]()
其三,被市场过度弱化的海外因素、关税因素,可能也会卷土重来。
后续面临的不确定性有:(1)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税税率逐步敲定;(2)中美关税延期;(3)与俄罗斯、伊朗贸易,以及芬太尼等附加关税问题。
其四、对债券市场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自身的资产负债变化。如果快进到今年年底,居民在做资产配置的行为会关注,债券基金和理财年化平均收益可能不足1.5%,那么存款行为会逐步产生漂移到风险资产的可能。
◾但总体来说,无论哪种叙事占优,最终可能都很难改变今年债券市场的“鸡肋波动”,或者波动来源于债券市场之外的尴尬领域。
如果反内卷的内涵扩展到金融机构,市场是否可以回想起,2024年Q1发布会中指出“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国内经济超预期,海外地缘变化超预期,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
◾总之,我们认为无论哪种注意力占优。下半年的债券市场,都不宜以过度空头、过度多头的方式应对,每个月的行情可能都为窄幅震荡。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超预期,海外地缘变化超预期,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债市“褪色”之后》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8月6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吕品 | SAC编号:S0740525060003 | 邮箱:lvpin@zts.com.cn
游勇 | SAC编号:S0740524070004 | 邮箱:youyong@zts.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