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业认知,解读财富密码」
本文是万叔的第725篇原创
![]()
万叔说,这烧鹅不错,皮脆肉嫩。
王富贵说,万叔,听说2025年全民社保要强制推行了,这是真的吗?
万叔说,是真的,最近国家接连出台政策,强调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要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
王富贵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万叔说,这意味着社保覆盖将更加全面,参保强制性更强,缴费机制更加严格。
表面上看是为了民生,实质上是为了财政。
这才是成熟的理解。
王富贵说,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万叔说,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34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全民参保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这只是第一步。
当前推动全民社保,其深层逻辑是应对财政压力,而非仅仅是人口老龄化或民生工程,后者更多是表象。
来,吃烧鹅。
以下是正文。
历朝历代的财政危机。
万叔说,从古至今,政府没钱时第一反应就是向民众收税。这是历史规律。
王富贵说,有什么例子吗?
万叔说,先秦时期政府主要按照土地贫瘠程度、距离远近、产量高低来征税。那时生产力低,土地归贵族所有,实行奴隶制,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
到了封建地主经济前期,从秦朝到隋唐前,随着生产力发展,税收开始考虑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劳动力强弱进行纳税,比如户调制、人头税等。
再到封建地主经济中后期,从隋唐时期到封建制度结束,随着阶级矛盾日益加重,征税开始考虑家庭资产及土地的多少,使税负更加公平。
![]()
汉武帝大搞军事扩张,财政吃紧,怎么办?《史记·平准书正义》记载,武帝伐四夷,国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产、奴婢等,皆平作钱算。直接开征缗钱,就是财产税。
北宋王安石变法,财政困难,将差役法改为免役法和募役法,让百姓出钱免役、出钱助役。
欧洲也一样,14世纪英国政府为了筹集军费,直接开征poll tax,人头税,结果激起了1381年的瓦特·泰勒农民起义。
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在北美殖民地征收印花税。法国大革命的起因是路易十六政府财政破产,试图向平民征税。
这是一个永恒的逻辑,政府缺钱,民众买单。
![]()
现代社保压力。
王富贵说,那现在推全民社保,具体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万叔说,202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21.1%,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很多省份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2023年有20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依靠中央调剂才维持运转。
隔壁的日本,从1990年代开始,政府就在提高消费税以应对老龄化危机。
当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尤其是社保压力时,必然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扩大缴费人群,全民参保,二是增加税收来源,新税种。
王富贵说,那为什么不从别的方面想办法呢?
万叔说,因为这最容易。
现在不少地方财政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是你想象的稳定吗?
只有中产阶级,在夏天猛烈奔跑,好像触摸到了富人的影子。
冬天一到,尸骨一地。
在古代,随着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农民拥有的土地变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
此时如果按照人头来征税,反而会造成严重的赋税不公,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后期逐渐以财产即土地作为征税标准。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税制从人头税逐渐向财产税转变。
同样的逻辑,当今中国也在经历从生产税向消费税、从人头税向资产税的转变。
![]()
税制变革的大趋势。
王富贵说,那全民社保背后有什么更大的趋势吗?
万叔说,从历史长河看,税制变革总有规律,从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变,从生产税向消费税转变。
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田赋始终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税收。
而田赋的性质是人头税还是财产税,取决于土地制度是公有还是私有。
如果按照现在税收分类来说,田税算是所得税,动的是增量,人头税是财产税,古代把人本身也当做一种财富,动的是存量。
王富贵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万叔说,因为生产税抑制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消费税可以调节消费结构。人头税不管贫富一律平等对穷人不公,资产税按财产多少纳税能调节贫富差距。
直接税的好处是可以定向征收,富人多交、穷人少交,有调节贫富分化的作用。但问题是征收难度大,毕竟谁也不愿意主动掏钱。
商业税的特点是征收比较隐蔽,收税容易,但问题是有消费才有税收,征税群体主要是老百姓,对化解贫富分化没啥用处。
所以,理想的税制是直接税与间接税并举,既能调节贫富差距,又能保证税收稳定。
王富贵说,那为什么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这种转变?
既然从生产税变成消费税,从人头税变成资产税是对的,为什么不做?
万叔说,三个原因,
第一,既得利益者阻力,资产税意味着拥有大量财产的人要缴纳更多的税,谁愿意多交税?
第二,征管难度大,资产税需要强大的征管能力和完善的财产登记制度,中国的个人财产信息系统不完善,征管成本高昂。
第三,社会稳定考量,税改容易引发不满。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明末农民起义都因为征直接税,政府要稳定,只能渐进改革,先从全民参保入手,再调整税制结构。
全民参保是一种柔性的、看似福利的税收方式。表面上是为了人民福祉,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财政压力。
王富贵说,这么说全民社保是个过渡措施?
万叔说,可以这么理解。历史进程中总有一些必经阶段,我们要学会从宏观角度理解这些政策。
从长远来看,财富的积累和流转、税收的征收和使用,这些都关乎国家的兴衰和民生的福祉。
全民参保的背后,是国家应对老龄化和财政压力的必然选择。而税制改革的方向,必然是从生产税向消费税、从人头税向资产税转变。
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选择。
打工人的活法。
王富贵说,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万叔说,首先理解这是历史趋势,其次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次合理规划个人资产。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国家级的资金流向储能、电子、新能源、人工智能方向,以及不挑学历,只看执行力的新媒体(视频)方向。
前者适合好学校的优势专业,甚至可以捡漏。
你知道怎么保持对机会的敏锐,同时平稳度过经济周期中的平静期吗?
要树立人生目标,践行普通人最靠谱的办法——投资保值增值加关键节点跃迁的理念。
美国、日本、台湾的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都已经说明了一个道理。
成熟的社会形态里,中产阶级都是过度阶段。
![]()
要么抓住机会,阶级跃迁,成为富人。
要么……
王富贵说,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啊。
万叔说,难度大是因为认知有差距。赚钱从来都是跟认知挂钩的。认知决定了你如何利用信息差。
稳定和暴富,都只是一时的。就像现在大家都热衷考公上岸,30年前,广州这边热衷于下海。
小时候这边的俗语,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所以你现在看的稳定,不一定是稳定。
王富贵说,那短期内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万叔说,第一,了解政策,积极参保,避免将来的处罚;第二,提升技能,增加收入来源;第三,关注税制改革动向,适时调整个人资产配置。
在中国历史上,盛世的出现与减税政策的实行有着密切关系,而王朝的覆灭也多伴随着苛捐杂税的征收。历史的兴衰起伏,与税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富贵说,明白了,谢谢万叔指点。
万叔说,别客气,这烧鹅真不错,再来块皮吧。
历史从来不会倒退,只会向前。
王富贵说,万叔,你这思想境界真高。
万叔说,没有高不高,只有清不清。
世界复杂,但逻辑简单。
![]()
全民社保是大势所趋,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理解并适应。
这才是成熟的思考方式。
从古至今,税制变革都是历史进步的晴雨表。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全民社保会在这个时点推出,也能预见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
记住,历史从来不会倒退,只会向前。
税制也是如此,从生产税到消费税,从人头税到资产税,这是大势所趋。
我们唯有顺势而为,才能在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注万叔,阶级跃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