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的第一道动因,是将粮食牢牢抓在手中。
![]()
在农耕文明时代,粮食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维系统治的 “战略武器”。
秦末的教训刻骨铭心: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
便是戍边途中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但深层根源在于连年战乱导致的粮食匮乏,百姓早已无以为生。
刘邦称帝后,儒生陆贾在《新语》中直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点醒了统治者: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再严苛的律法也无法遏制民变。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更精准地指出了粮食与统治的关系,他还警告汉文帝。
若不重视农业导致粮食短缺,“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这番话戳中了统治者的最大担忧:农民若因缺粮流离失所,便会从温顺的 “编户齐民” 变成难以管控的 “亡命之徒”。
而大规模流民正是王朝崩塌的前兆。
为了让农民安心种地、保证粮食生产,汉代统治者推出了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本质,都是通过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将他们 “绑定” 在土地上,从而确保国家有稳定的粮食产出。
粮食不仅能稳定民心,更是国家财政的 “根本财源”,这是统治者重农的第二重考量。
汉代的税收体系以农业税为绝对核心,形成了 “田租 + 人头税” 的双重结构。
田租直接取自土地产出,虽然 “三十税一” 的税率看似不高,但基于全国数千万亩耕地的总量,仍是一笔庞大的收入。
人头税则包括 “算赋” 与 “口赋”,15 至 56 岁的成年人每年缴 120 钱,3 至 14 岁儿童每年缴 23 钱。
而这些税款的主要承担者,正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相比之下,商人带来的税收不仅微薄,还极难征管。
商人 “日游都市”,流动性强,不像农民那样被土地固定,官府难以准确统计其财产与营业额。
更有甚者,商人常常通过 “匿财”“漏税” 等手段逃避赋税。
如《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初商人 “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利在兼并也”。
他们一边赚取暴利,一边逃避国家税收,导致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的财富分配失衡。
这种 “农穷商富” 的局面,直接威胁到国家的财政基础:
若农民因贫困破产流亡,国家的税基就会崩塌,而商人却无法填补这个缺口。
汉武帝时期的 “算缗告缗” 政策,更暴露了统治者对商人 “避税” 的警惕。
所谓 “算缗”,就是对商人的现金与货物征税,“率缗钱二千而一算”,手工业者 “率缗钱四千而一算”。
而 “告缗” 则鼓励百姓举报隐匿财产的商人,查实后举报者可获没收财产的一半。
这一政策虽然严苛,却精准击中了商人的要害,短期内为朝廷充实了国库,支撑了对匈奴的战争。
军事防御的现实需求,让重农抑商成为汉代统治者的 “必选项”,这是第三重关键动因。
汉代自建立起,就长期面临北方匈奴的军事威胁,文帝、景帝时期匈奴多次南下劫掠,甚至逼近长安。
到汉武帝时期虽转向主动进攻,但对军粮、兵员的需求达到顶峰。
而农业,恰恰是支撑军事机器的两大支柱 —— 粮食与兵源的唯一来源。
《汉书・食货志》记载,五口之家的农夫 “其服役者不下二人”,正是这种 “兵农合一” 的模式,为汉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
若农民放弃土地去经商,成为 “游食之民”,官府就无法通过户籍制度征调兵员,边防就会形同虚设。
更让统治者警惕的是,商人与地方势力结合可能形成的 “叛乱隐患”。
吴王刘濞的例子便是惨痛教训:他利用封国的铜矿资源 “铸钱煮盐”,垄断了当地的工商业,积累了巨额财富。
随后 “招天下亡命者”,组建起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发动 “七国之乱”,差点推翻汉景帝的统治。
这件事让统治者深刻认识到,工商业特别是盐、铁等关键行业若被私人掌控,极易滋生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因此,汉武帝时期推行 “盐铁官营”,将最赚钱的行业收归国有,表面是 “抑商”,实则是 “削藩” 的延续 。
通过控制经济命脉,防止地方势力东山再起。
维护社会稳定与等级秩序,是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第四重深层逻辑。
在统治者眼中,理想的社会结构应是 “士农工商” 等级分明,农民安于种地,商人安分守己,而重农抑商政策,正是维系这种秩序的 “调节器”。
因此,汉代统治者通过法律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来维系等级秩序。
当然,重农抑商政策也存在局限性,如抑制了商业活力、阻碍了技术进步等。
但站在汉代统治者的立场上,这却无疑是当时 “成本最低、效果最稳” 的治国选择。
它精准地抓住了农耕文明时代国家治理的核心矛盾,用一套环环相扣的政策,将 “民” 与 “地”“粮” 绑定,构建起稳定的统治秩序。
从这个角度看,汉代的重农抑商,本质上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强制手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