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院士阮少平在中小学行骗长达10年之久,有人感叹阮少平骗术精湛,哪里需要什么精湛骗术?在骗子的天堂,根本不需要什么骗术,只要胆子够大,敢想敢骗就行。
何以称骗子的天堂?不是说,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而是说,骗子与被骗者各取所需,骗子肯定就能大行其道。如果说,受骗者急迫地希望骗子出现,有骗子可以利用。骗子不用招摇撞骗,而是受骗者四处寻找骗子,巴望骗子能上门行骗,这就是骗子的天堂。
![]()
阮少平到各地中小学行骗,假冒的是中国科学院头衔,号称古法针灸传承人,最为搞笑的是,还自称是水泊梁山阮小七第二十七代传人。阮小七是《水浒传》小说虚构的人物,说是阮小七第二十七代传人,与自称是孙悟空的后代,有什么区别?
按理说,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在官网上可以公开查询,真假一查便知。自称是小说虚构人物阮小七的传人,如此可笑的漏洞,哪里称得上骗术高明?
不是阮少平骗术高明,是那些学校太需要骗子了。阮少平到学校,是担任“课程导师”,要帮助学校搞“课程开发”。学校正需要有阮少平这样的骗子上门,可以“拉虎皮作大旗”,哪里还顾得上去查验阮少平身份的真假?谁要是对阮少平的身份有所怀疑,那不是坏事吗?不愿怀疑,不能怀疑。阮少平的骗术虽然拙劣,也能畅通无阻。
![]()
这些年,教育部门在大力推行课程标准的同时,又以培养“创新意识”为名,鼓励各地学校大搞校本课程开发。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防止学校教育思想僵化教学行为固化,但是,大部分中小学老师,在课程标准的规范下,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进行教学,都感到费劲,还能搞出什么“创新”的花样?
因此,全国各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等“自选动作”,虽然搞得热热闹闹,可以说是花样百出,真正的结果呢,不是“百花齐放”,而是制造了海量的“垃圾”。
当然,学校老师也清楚,自己搞的课程开发,就是在制造无用的“垃圾”。尽管是制造“垃圾”,可是这些“垃圾”,能够为学校宣传“贴金”,更重要的是,这些“垃圾”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职称评定,又是与教师工资直接挂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地学校的课程开发,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展开。
![]()
阮少平行骗的领域,还有保健品行业。同样的道理,因为越是“垃圾”越是需骗子来撑门面。
各地学校的课程开发,教师心知肚明,是在制造“垃圾”。正是因为“垃圾”,就更需要有“金字招牌”来撑门面。正好,来了假冒院士阮少平,你说,谁还会怀疑,谁还能怀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