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则南京ist艾尚天地的调整案例,先来“温故”一下,我去南京的频次不算低,因此对项目还算是有点长期认知。2023年时到访,正值项目以引入国潮零售品牌为主的年轻化改造调整达成阶段性成果,因此写过一篇案例分享。
南京ist艾尚天地持续年轻化调整在路上
同时留下两个“未完待续”的未来看点:
1、以国潮为主的潮流零售是否依旧处于风口且在南京市场的接受度如何?
2、项目原先高区楼层当时依旧保留着调整前的模样,品类也稍显割裂,是否会有进一步做改造以及怎么改?
这两点在近日的再次到访后得到了解答。
首先关于国潮零售业态的定位策略方面,毕竟已经时隔近两年,品牌调整不少,但整体基本盘依旧稳固。
比较醒目的调整发生在具有外立面的A座沿街区域,原NIKE KICKS LOUNGE撤出替换为了Grid Coffee和Peet's Coffee两个咖啡品牌,与取代了BROWNSTONE的Share/Shine为邻,几乎完成沿街中部入口北侧的界面重塑,虽然零售品牌-1,以及相应的收益会有所影响,但整体形象、外摆氛围、餐饮品牌的时尚度均有所提升,与另一侧以国潮品牌为主导的零售品牌界面能够形成更融洽的配搭。
![]()
2023年8月、2024年7月和2025年7月的前后对比。
![]()
![]()
![]()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调整后,项目将沿街中部区域的出入口交付给了Grid Coffee进行设计打造,得以获得足够的展示面和内场空间,实现NIKE KICKS LOUNGE“一切二”的调整。类似让位给品牌的调整策略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宏伊国际广场在2022年底的改造调整异曲同工,都是尽可能将沿街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动态报告 | 引入POP MART后宏伊国际广场这轮调整还不错
调整前后对比:
![]()
![]()
该入口南侧,前几年进驻到多个主流项目的Beaster撤出,引入来自杭州、主打美式辣妹风的女装品牌Ariseism,目前围挡筹备中。作为单品牌的更新当属正常。
![]()
内场方面,比较主要的调整,来自2层引入DISPARK奢品折扣仓,这当然也是瞄准当下年轻人消费的针对性招商,只是形象方面与周边品牌稍显违和,有提升空间。
![]()
其他内场单一铺位的进驻调整就不一一罗列了。总体而言,1层不算筹备装修中的品牌处于满铺状态,且包括Badmarket、BONELESS等多个市场熟牌依旧稳健,单次的探班而且是在工作日很难即刻判断常规客流以及业绩表现,但个人认为整体状态还不错。
更重要的是,前几年起势的国潮品牌、线上品牌很多尚需要面对在线下商业环境中跨越周期的检验;同时,商业项目也需要对年轻消费者喜好多变(例如近年辣妹装兴起)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因此常换常新依旧是目前该品类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点看上海的TX淮海也能有强烈感受。
同时,除了举办活动等具有时效性的事件能够带来额外的客流增量外,日常客流的导入对此类项目零售品牌的经营同样重要,这就要引出本文的下一趴、上文的第二个关注点——项目对4、5两层以“istmeal 楼尚”为名进行了餐饮业态的主题化重塑和调整。
![]()
![]()
主题命名方面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ist”是项目名,“meal”点题业态,“楼尚”是“楼上”的谐音,指代高楼层,“尚”则取自于项目名“艾尚”。
如果说2023年当时描述项目潮流化改造时,我刻意回避了高区的“按兵不动”,那目前的全新呈现则给到了清晰的答案。
4、5两层鉴于业态性质,并没有延续以零售为主的低楼层多以金属材质为主导的框架设计;同时,虽然是打造主题楼层,但也没有运用场景具象化的高成本制作。而是几乎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以木纹框架、绿植元素、霓虹灯饰、暖色环境光等对原本相对“酷感”的整体商业空间进行勾勒化修饰,从而营造出与餐饮业态更为配搭亲民休闲松弛感。
直梯间的木纹框架饰面
![]()
木纹框架装饰的公区墙面
![]()
观光直梯的木纹框架勾勒
![]()
从店铺楣头延伸至店外公区的木纹框架,与直达梯等区域形成呼应,彰显整体空间的主题感。
![]()
![]()
霓虹灯形式的主题招牌
![]()
亲近自然且休闲松弛的公区
![]()
楼层之间有明显的灯光分区
![]()
轻松的表达形式
![]()
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是很“用力”,但已达成了突显楼层主题的效果。
![]()
通过此轮改造调整,连带3层一起保留/新进了多个符合当下年轻人消费偏好的餐饮品类和品牌,使高区在饭点期间成为重要的聚客楼层,为项目带来实质性的常规客群增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理论上与低楼层零售商户的客群具有较高的重合度。
![]()
![]()
这些又与上海的新天地广场有类似的规划逻辑,精准务实,我很喜欢现在新天地广场的年轻感,对于ist艾尚天地同样适用。
喜欢现在新天地广场的氛围
总体而言,作为一个商业“作品”来看,目前的南京ist艾尚天地可以说完成度已经很高。
值得称赞的是,项目不玩概念,不论沿街面、垂直动线的业态布局和规划,还是主题空间的打造手法,都是在常规的商业底层逻辑基础上践行。
之所以值得作为单篇案例分享,是因为项目所做的各项工作没有偏离其最初的定位准则(例如可能不少项目发现这几年流行二次元,就拍脑袋改换赛道了,然后整个项目内充满割裂感,这些在ist艾尚天地中并不存在),因此从现阶段开始,项目得以以完整态、多元业态,外加运营策略进行整合经营,并检验此次长周期的调整是否成功。
也许多年后,项目整体定位又有新的方向(毕竟年轻消费者善变),但随时迎接变化并做出回应正是这个行业常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