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河西走廊的制种基地里生机盎然。兰州海关所属酒泉海关的关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夏季田间疫情监测——这是他们守护外繁制种“金种子”的常规工作。近日,这场覆盖酒泉、嘉峪关、张掖三市60多家企业基地,涉及蔬菜、花卉、瓜类、豆类、向日葵、玉米等多类作物的专项监测,再次为当地“金色产业”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作为河西走廊农业经济的支柱,外繁制种产业孕育的优质种子远销海外,堪称富民强市的“金名片”。种子生产环节易受到有害生物侵袭,为此,酒泉海关将监管关口前移,以“严防有害生物随种子跨境传播”为核心,制定精细化监测方案。每年夏季高温季,关员们深入田间开展“地毯式”排查,通过感官检测、取样送检等手段,重点监测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用专业守护为种子安全“上锁”。
“海关的田间疫情监测就是我们的‘定心丸’!”酒泉市华美种子有限责任公司杨经理感慨道,从田检到出口前检测的全链条把关,让企业对出口种子的质量底气十足,“有了这层保障,我们的种子在国际市场更受欢迎。”
“田检既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酒泉海关监管副科长李冶陶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记录表已记满监测数据,“多查一寸土,多检一片叶,种业安全就多一分保障,让‘中国种子’的招牌更亮。”在严格监管之外,海关还积极推广“检疫前置”理念,指导企业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提升种子健康水平,实现“监管+服务”双轮驱动。
“外繁制种关乎农户生计,更关乎产业未来。”酒泉海关关长翁焕民表示,田间监测看似细微,实则是守护产业根基的关键。通过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隐患,既能保障农户收益,更能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
近年来,酒泉海关持续加强对制种产业的支持:“关长送政策上门”打通服务堵点,技术指导提升企业防控能力;推动建立酒泉种业公共检测平台及酒泉种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大幅提升检测效率、缩短通关时间,助力企业精准国际市场技术壁垒。
通讯员 张建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