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兄/文
周末聊点往事,往事也有故事。
7月30日宁夏发改委发布《关于召开我区公办高等职业大学本科学费标准听证会的第一次公告》,猛将兄在之前的稿子已经提到了(),这应该只是一次定价听证。
但还是有一些朋友,一听到听证会,就会条件反射想到“涨价”。
说实话,并不怪大家。因为早在2007年,新华社就以《听证会不能成为“涨价论证会”》《听证会为何变成了“赞同会”》为题,做过多篇报道。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稿子里的描述,更为生动了。
![]()
▲当年新华社发布的漫画还是很生动的。
0 1
2008年年底,宁夏当时举办过一次现场颇为成功,最终结果却极其失败的听证会。
这场听证会全名“宁夏高校学费调整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共有37名代表。“通过零距离交流达成共识——宁夏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调整势在必行。”
也就是说,这些代表全部同意涨学费。
这些代表中,有高校学生、有学生家长还有高校老师以及教育界人士。听证会上,有学生家长说,他感觉目前的学费压力不太大。
而宁夏某高校发展规划处处长还建议在此次提高学费标准的前提下,学费应再上浮15%-20%。
更有甚者,有的听证会参加人认为此次学费上涨幅度过低。
总而言之一句话,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涨得太少了。甚至还有学生声情并茂地表示:宁夏高校学费太低,导致外地考生会以为学校不行,影响招生。
而一个贫困学生代表也说:学校目前有各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完全可以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没钱而上不了学。
猛将兄当时坐班编这个稿子,觉得不可思议至极。这些五花八门的涨价理由,从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口里说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后来才发现,原来涨价是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这些现场生动发言的学生和家长们,不会受到一点影响。
猛将兄当时也检索了一下,发现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07年两次通过《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发出“2012年之前,全国各高校不得上调学费、住宿费”的规定。(详见2007年5月22日《人民日报》第11版)
可以说,这个听证会从最开始就是违反中央规定的。猛将兄当时是版面编辑,于是就把《人民日报》的“不得涨学费”发在听证会的旁边,合成了组稿刊发。
不出所料,那一次的听证会虽然开的轰轰烈烈,众口一词要涨学费。甚至当时都被当时的自治区主要领导签发宣布从2009年秋季开始以新标准收费了,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涨成功。
现在想想,当时的舆论环境还是很友好的,报馆的领导还是很支持的,放在现在这种事就是媒体责任事故。
0 2
在记忆中,当初涉及到民生的重要听证会,报馆是要派出至少两个文字记者一个摄影记者,版面至少要留足的。有主消息,有现场侧记,有听证代表的声音,甚至还会有短评。
如今呢?
前不久举行的高速公路价格调整听证会,每公里从3毛涨到四毛五,上调达到了50%,最后各媒体发的稿子竟然是不到500字的通稿。关于听证代表的描述只有一句“26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听证代表就调价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和讨论。”
一个多月后,乌海至玛沁公路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车辆通行费标准听证会召开,同样也是通稿,同样也是“25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听证代表就定价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和讨论。”
听证代表的形象,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工具化了。
当初的听证代表,有名有姓有画面,哪怕是语出惊人,哪怕是莫名其妙的观点,也能全盘展示。
比如2018年5月10日,“庆丰街、庆祥街、尹家渠街与泰康街”试行单向交通组织方案听证会。
在这次听证会上,29名代表,有1人反对,剩下的28人整齐划一的支持。
这些代表的发言也颇有喜感。撷摘几条,大家可以看看。
“每天开车上下班回家,都要经过正源街很拥堵,如果实行单行后,可以提高通行率,如果造成街道居民绕行,只是少数人,应当少数服从多数。” “我的孩子在唐徕回中上学,尹家渠街实行单行后,会影响育安巷更加拥堵,应当对育安巷也实行单行。”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些听证会代表们极力赞成的理由均是从自身出发,
从不考虑这四条道路非高峰期车流量有多少,是否有必要单行,只是为了“上下班”“接送孩子”方便。
猛将兄当初写了多篇稿子,坚决反对这四条并不拥堵的道路进行单行。
因为银川的单行要考虑的很多,必须有科学的规划,比如制定一定的时间段内单向行驶,先试运行若达不到效果要及时纠正等。绝非那位所说的,仅仅因为他个人“上下班很拥堵”,就要要求“少数服从多数”。
值得称赞的是,交警部门在试运行了一个月后,又叫停了这四条原本就不拥堵的道路单行。这也算是亡羊补牢,及时矫正。
0 3
所以,理越辩越明,听证会的各种声音越多,才能更好的做出判断。
2023年的出租车听证会,我旁听了全过程。听证会代表挨个发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说“同意”“没意见”,发言不超过3秒钟。
但也有表达观点的。
一位的哥代表认为,因为收费较低,导致了“少数司机心存不满”,致使司乘关系不佳。也有消费者代表直言不讳,只有涨价才能买来更好的服务,“有钱才有服务”。
他们的观点是,涨价可以自然而然提升服务质量。
还有的哥代表认为,出租车调价应该一步到位,9元起步价也有些“偏低”,“应该再涨”。他的理由是,的哥太辛苦,收入太低了,都没人愿意干了,心情不好了,所以的哥的服务也不好了。
其实他们也陷入到了一个甚至两个误区。
起步价上涨,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收入;而若是对一个职业心生厌倦,力所不逮甚至厌恶这个职业,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改行。
收入少,我们可以呐喊,可以不满,甚至可以喝点小酒骂骂领导;但工作时,是不是该为自己的这份职业而努力去做得更好?而不是动辄在心中拿出一杆秤,左边是收入,右边是与之匹配的服务质量?
我很难相信,抱有这样理念的的哥,会起步价提升了两块,立刻能从冷漠无情满口脏话,变成了毕恭毕敬口吐芬芳;我也很难乐观,即便态度变好了,这两块的起步价,又能在物价飞速上涨的当下,能撑多久?
果不其然。
0 4
最后摘一些2007年新华社关于听证会的报道——
□许多地方,开着开着就成了一团和气的座谈会。许多听证代表的意见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每次涨价时,“百姓可以承受”成了涨价的借口之一,但价格调整并非都是合理的。
□虽然听证制度本身是我国公共产品调价机制的一个进步,但每次听证会的结果总是让人有苦说不出,不论群众的反对意见有多大,最终结果依然是涨价。
□走形式、摆样子的听证会,让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听证会变成"涨价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两笔"糊涂账":企业到底是赢利还是亏损?亏损中经营性因素又占多少?只有算明白了这两笔账,涨价才能叫人服气。
从过去的争吵,到后来的一团和气;从过去的整版报道,到现在的通稿发布。
当初的听证会,经常会出现多个听证代表反对涨价,但最终“反对无效”的画面;如今的听证会,代表们整齐划一了许多,或许是出于稳定的考虑,连他们赞同的声音都不被报道了。
看来,一切都变得更美好了。

□校对:英子 摇摇
□审核:老六 金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