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雇佣16名脑瘫儿当洗车工,16名洗车工平均年龄26岁。
但智力水平只有六七岁,却把一整条街的同行干倒闭。
即使前期亏损的前提下,他也坚持给员工按时发工资,缴纳五险一金。
8年时间,开37家分店,助力超400名智障人士成功就业。
他就是感动中国人物曹军——”喜憨儿“洗车行创办人。
截至 2023 年年底, “喜憨儿”洗车中心在全国开设 37 家,为超过 400 名智力障碍人士提供就业机会,服务超10万台汽车。
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
为无数 “喜憨儿” 点亮了希望之光,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1997年,怀揣梦想的曹军背井离乡,从山西奔赴深圳闯荡。
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拼搏,他在商业领域逐渐站稳脚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2002年,儿子曹洲溥的诞生,让这个家庭充满了喜悦与希望。
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曹洲溥7个月大时,行为和目光的异常引起了曹军夫妇的担忧,经过漫长的求医之路,最终被诊断为“喜憨儿”,智力水平将停留在七八岁。
为了照顾孩子,曹军的妻子辞去工作,全身心陪伴孩子做康复、读特殊学校。
看着孩子努力学习生活技能却困难重重,曹军深知儿子和其他“喜憨儿”在就业上的艰难。
于是,他决心为这个群体寻找一条出路。
经过深入调研,曹军发现洗车工作对精细运动要求低,且市场需求大,非常适合“喜憨儿”。
2014年12月30日,他注册深圳喜憨儿有限公司。
创业的第一步,便是筹集100万元启动资金,这对曹军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曹军先是向亲朋好友借钱,可大多数人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认为风险太大。
面对拒绝,曹军没有放弃,他一家一家地拜访,耐心解释自己的计划和梦想,但回应他的往往是无奈的摇头。
银行贷款也因洗车行雇佣“喜憨儿”,对未来盈利能力存疑而拒绝了他。
无奈之下,曹军找到多名“喜憨儿”家长,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愿景。
最终,大家被他的真诚和决心打动,一起凑齐了这来之不易的100万元。
2015年夏天,洗车中心成立,并于8月正式开业。
但社会大众对“喜憨儿”的刻板印象,让洗车行开业初期生意冷清。
很多人认为“喜憨儿”无法胜任洗车工作,路过洗车行时,看到是他们在工作,便转身离开。
周边商家也质疑洗车行的经营,担心影响自己的生意。
同行也表示不看好,做生意是为了盈利而不是慈善机构,认为有钱也不能这样折腾,早晚得赔的血本无归。
没有一个人看好曹军的选择,就连曹军募集启动资金时,参与的9位孩子家长也表示心里打鼓。
为了打破偏见,曹军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员工培训中。
教“喜憨儿”使用水枪,往往要重复上百遍。
示范时,曹军握住水枪,轻轻扣动扳机,水流均匀喷洒在车身上,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像这样握住水枪,别太用力,轻轻按这里,水就出来了,注意保持水枪和车身的距离。”
可轮到“喜憨儿”操作,问题不断。
有的用力过猛,水喷得到处都是;有的则因害怕不敢扣扳机。
曹军只能一个一个纠正,手把手教,不断鼓励:“别着急,慢慢来,你们已经很棒了,再试一次肯定行。”
擦拭车身的力度和方法也让“喜憨儿”们难以掌握。
用力不均容易擦花车漆,或者擦不干净。
有次,一个孩子擦车时留下明显痕迹,顾客不满,孩子吓得大哭。
曹军赶忙道歉并承诺免费重洗,事后他没有责怪孩子,而是更耐心地教导:“擦车时力度要均匀,轻轻擦,既能擦干净又不伤车漆。”
为了让他们更好理解,曹军制作小道具模拟洗车场景练习。
教“喜憨儿”与顾客沟通也困难重重,他们常听不懂顾客的特殊要求。
曹军就整理常见需求,编成对话让他们反复练习,还模拟洗车场景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曹军的不懈努力下,“喜憨儿”们逐渐掌握了洗车技能。
洗车行开业后,曹军全身心投入经营,制定严格服务标准,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
遇到怀疑“喜憨儿”能力的顾客,他总是微笑解释:“您放心,我们的孩子做事很认真,给他们个机会,也给我们洗车行一个机会。”
为改变社会看法,曹军组织“喜憨儿”参与公益活动。
在社区免费洗车,活动当天,“喜憨儿”们早早准备好工具,虽然一开始手忙脚乱,但都努力完成每个步骤,赢得居民的称赞。
在学校,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分享洗车故事,让大家了解他们的善良和努力。
同时,曹军利用社交媒体记录“喜憨儿”的工作日常,分享成长故事,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
转机在2018年3月出现,一部关于洗车行的纪录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片中,16名“喜憨儿”认真洗车、找零,自称“洗车大师”,开心谈论工作和未来,还手舞足蹈地唱歌。
这部纪录片让洗车行受到关注,生意逐渐有了起色,顾客被“喜憨儿”的真诚和认真打动。
随着洗车行知名度提高,曹军在2019年两会上建言,希望全国每个街道都开设洗车点,帮助更多“喜憨儿”就近就业。
他的提议得到广泛支持。
截至2023年年底,“喜憨儿”洗车中心在全国开设37家,为超过400名智力障碍人士提供就业机会,服务超10万台汽车。
曹军深知,稳定的收入和保障对“喜憨儿”至关重要。
所以,洗车行盈利后,他不仅按时给员工发工资,还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
发工资那天,是洗车行最热闹、最欢乐的时刻。
“喜憨儿”们早早来到店里,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曹军拿着工资袋,一个一个发给大家,笑着说:“这是你们努力工作赚来的钱,拿好啦!” 拿到工资的“喜憨儿”们开心极了。
有的孩子把钱紧紧握在手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兴奋地说:“我赚钱啦!我也能赚钱啦!”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和身边的同伴分享,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看,这是我这个月的工资,我要给爸爸妈妈买礼物!”还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把钱放进钱包,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存起来,以后买好多好多好吃的。”
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曹军心里满是温暖和欣慰。
他知道,这些工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喜憨儿”们努力付出的证明,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志。
而缴纳五险一金,更是为孩子们的未来提供了一份坚实的保障,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多的依靠。
随着洗车行口碑越来越好,不少顾客被孩子们的认真所打动,想要给他们小费表示感谢。
有一次,一位顾客洗完车后,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正在一旁帮忙的“喜憨儿”小李,笑着说:“孩子,你洗得太认真了,这是给你的小费,拿着买糖吃。
”小李有些不知所措,他看看顾客,又看看旁边的曹军,
眼神里满是疑惑。
曹军见状,连忙走过去,微笑着对顾客说:“谢谢您的认可,但这小费我们不能收。
孩子们在这儿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我们收的是正常的洗车费用,这就足够了。
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赢得报酬,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您的这份心意我们领了,但真的不用给小费。
”顾客听了曹军的话,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你们这老板真不错,不仅为这些孩子提供工作,还教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太值得尊敬了!”
曹军不仅自己坚守原则,还常常教导“喜憨儿”们:“咱们靠自己的劳动赚钱,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理直气壮。
别人的同情和施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在曹军的影响下,“喜憨儿”们也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每次遇到顾客给小费,都会礼貌地拒绝。
在曹军心中,洗车行只是第一步,他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个托养中心。
他希望通过洗车行的运营积累资金和经验,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解决“喜憨儿”们的养老问题。
曹军的努力和坚持,不仅改变了一群“喜憨儿”的命运,也为助残事业开辟了新的方向。
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他更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为无数“喜憨儿”点亮了希望之光,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曹军的故事,是爱与坚持的传奇,他启示我们:捐款不是做慈善的唯一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弱者实现价值、获得认可是更难能可贵的善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