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有粉丝私信说,有时收不到城市时刻公众号的推送。这是因为微信调整了推荐机制。如不想错过每期推文,请为城市时刻加上星标!随手点击下方名片→点右上角(…)弹出菜单栏→点“设为星标”即可
![]()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版权归属原作者
近期,邵阳隆回一位中学老师下班后帮妻子送货,竟被举报。 好在官方调查还了老师清白:妻子为补贴家用代理送货,老师只是偶尔搭把手,也已承诺工作日不参与。这本是普通人为了生活拼尽全力的温暖画面,却在舆论场中被扭曲成一场关于“公私边界”的严肃审判。这出闹剧,刺眼地暴露了举报机制被滥用的现实,更深层的,是某些人对普通劳动者那份为生计奔波的尊严,透出的麻木与漠然。
更令人揪心的是,此类剧情在现实中屡屡上演反转。派出所值班干警一晚上没休息,一直审理案件到早上8点交班,门口吃个早餐被举报上班时间吃早餐。外卖小哥因一个差评在客户门前崩溃下跪,事后才知差评源于沟通误会;医生手术数小时后疲惫地喝袋葡萄糖,竟被质疑“谁买单”,殊不知是他自掏腰包;家长举报动画片中“暴力画面”,致经典作品无端下架;老师布置作业稍多,便被投诉“加重负担”……举报权在某些“道德洁癖”者手里,快成了“我看你不爽就点炮”的任性按钮。结果呢?当真相大白,伤害早已覆水难收。
有些单位面对举报在舆情汹涌下慌了神,为息事宁人,不顾事实真相先“挥刀自宫”,自罚三杯。这看似“高效响应”,实则是面对舆论压力的另一种懒政。当子弹飞了一阵才发现被举报人并无过错,此时被举报者早已在舆论风暴中伤痕累累,百口莫辩。
这种“宁错勿拖”的应对逻辑,本质上是用程序上的勤勉掩盖了事实判断上的怠惰。它表面上维护了机制运转,却让举报异化为一把悬在普通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只因他人“看不顺眼”。
制度回应需有“人味”,而非“官味”。面对举报,有关单位最该做的不是被舆情推着走,而是秉持“实事求是”的准绳,让调查本身经得起阳光审视。别让举报渠道沦为道德审判的私刑工具,更别让公权力在舆论喧嚣中失却定力,成为懒政的“帮凶”。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同样让人心塞。不可否认,现实中,有些单位面对网络举报,要么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仿佛举报信掉进了黑洞;要么避重就轻、打打太极,用“正在了解”、“已转交”之类的万能回复搪塞;要么干脆敷衍了事,调查流于形式,回应轻飘飘。这种“懒”和“躲”,看似平息了眼前风波,实则是在给群众的不信任感“添砖加瓦”。当真正的委屈石沉大海,当合理的诉求得不到回应,公众对举报渠道的信心自然被消磨殆尽,甚至可能反过来催生更极端的“闹大”心态。
其实这两种极端,本质上都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缺位,都是制度“人味”的流失。制度回应,要的是“人味”,不是“官味”,更不是“糊弄味”或“鸵鸟味”。面对举报,有关单位最该做的,不是被舆情吓得“乱作为”,也不是怕麻烦就“不作为”,而是拿出担当,敢于作为、勤于调查、精于判断。核心就四个字:实事求是。说到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既不被“乱举报”带偏节奏,也不对“真问题”装聋作哑的治理生态。不因噎废食,也不姑息养奸,实事求是,方为正道。
请转发扩散 让更很多人参与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