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炙烤,城市进入“烧烤模式”。一瓶冰水、一块西瓜、一句问候,就能把凉意送进环卫工、快递员、工地大哥的心里。可很多单位做完“夏日送清凉”公益活动,却陷入“做了没人知道、传播靠朋友圈”的尴尬。如何把手中的清凉包升成全城的暖心流量?答案藏在智慧软文发布系统里:把公益故事批量讲给主流媒体听,把一次活动沉淀成品牌温度。
![]()
一、选媒体像点外卖:三分钟锁定“传播圈”
传统思路下,活动负责人要敲10个媒体邮箱、打8通电话、等5天回复,可能只有1家到场。智慧软文发布系统将门户、省党媒、地方热线、抖音/视频号同城达人、微博本地博主等上千条可投稿渠道集合在一张“菜单”里。后台直接勾选“公益”“民生”“本地热点”标签,系统即刻匹配适合报道“送清凉”的媒体名单:
• 想上省新闻网,勾选“齐鲁网”“南方+”;
• 想冲微博热搜,勾选同城公益大V;
• 想覆盖社区,勾选街道公众号、本地论坛。
勾选→下单→支付,三分钟完成,比点一杯冰美式还快。
![]()
![]()
二、不会写稿?智慧软文发布系统代写服务“双保险”
“我们只会干活,不会写故事”是基层单位的普遍痛点。智慧软文发布系统的“公益故事机”能一键解决:
1. AI问卷式采访:输入时间、地点、参与人数、亮点细节(如“送出2000斤西瓜”“企业自备流动冷藏车”),生成新闻通稿;
2. 记者人工润色:平台签约记者将通稿升为带现场描写、人物对话的深度稿,既保留官方视角,又具备媒体可读性;
3. 多版本裂变:一条公益稿可同步生成“图文版”“15秒竖屏视频脚本”“小红书图文模板”,实现一次采集、多端分发。
三、审核绿灯+批发价,让公益不被预算卡脖子
媒体怕“公益稿”变“软文广告”,审核往往更严。智慧软文发布系统与编辑建立“白名单”机制:
• 敏感词库实时更新,提前过滤高风险表述;
• 公益类稿件走“民生通道”,平均审核时长从2天缩4小时;
• 平台把分散的公益需求打包成“月度公益流量池”,向媒体集中采购,单篇发稿成本直降60%,即使街道办只投一篇也享受团购价。
![]()
![]()
“夏日送清凉”从来不只是一瓶水、一把扇,它是一次品牌与城市温度的双向奔赴。智慧软文发布系统把繁琐的媒体沟通、内容生产、费用谈判、数据回收浓缩成一部手机的几个点击,让每一份善意都被看见、被放大、被记住。当公益搭上智慧传播的顺风车,清凉就不再止于当下,而成为一座城市年复一年的温暖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