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楼市成交继续下滑,据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当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34.1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0.6%。
![]()
淡季特征显著 豪宅产品热度退减
交易节奏上,走出 两头 高,中间低 的形态。毕竟是淡季,最后一周虽然有翘尾,但成交的量并不大,还未超过10万平方米。空间分布上,大浦东成交8.18万平方米排名第一,几乎占全市成交总量进四分之一。郊区范围内,宝山表现突出,成交5万平方米,排名全市第二,排名上比前期上升1位。说明宝山在首次改善以及刚需提供和市场契合度高的项目。进入淡季,中心区成交力度下滑,新静安、杨浦成交面积刚超过1万平方米,虹口成交则不到5千平方米。
从成交前十榜单中可以看出,经过前期冲刺, 高价房交易热度有所退减 。成交前十榜单中只有1个10万+的楼盘,而且和此前17万一平方米甚至更高的价格不同,这次楼盘价格勉强超过10万元/平方米,并且成交量只有85套。3-6万元/平方米的首次改善类项目占榜单一半位置,说明 中低价位项目交易相对稳定 。基于交易结构向首次改善产品倾斜,7月均价略有下滑,为7135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2.7%,不过同比上涨7.2%。
供应下降 淡季歇夏
7月供应37.5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8.9%。入市23个楼盘中,高价房产品只有4个。此外,难得出现1个均价低于3万元/平方米的刚需类产品。从单个项目投放的量来看,只有1个项目投放量超过3万平方米,4个楼盘投放在2-3万平方米之间,其余都低于2万平方米。说明 大部分项目投放较为谨慎 ,有多少需求,投放多少房源,尽量避免大量房源开盘难以去化的现象。当期投放量最大的是西藏北路板块的万科·中興傲舍,入市4.1万平方米,231套房源,均价13.6万元/平方米。
进入7月楼市就是 传统淡季 ,交易量的下滑意料之中。经过上半年的冲刺,市场需要喘息调整。此外,7月的高温也阻碍看房进程。交投虽然下降,但市场情绪似乎没有太多影响,热点产品还是受到较高关注,触发积分。而且土地市场也表现不错,月末的土拍出现了多个地王,说明 开发商对后市信心很强 。因此,经过淡季蓄势后, 成交自然会出现反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