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现在轮到我走上桥来……”
这是余光中的诗,现在我借用写我的心情。
泉州民间有云: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
很多人都知道去开元寺的双塔,却不知道这座洛阳桥。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被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清道光郡守沈汝瀚书石匾“海内第一桥”至今仍高悬桥的中亭。
恕我行路少,这是我踏过的最古老的桥。
一座古桥,本身就是历史。泉州号称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站,我从长安来,那里是路上丝绸之路的发轫地。
有缘千里来相会。
2011年,当年83岁的泉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从桥南到桥北,用1060步丈量了洛阳桥,说“洛阳桥完全可以跟都江堰媲美,中国古人,了不起!”
我以前知道蔡襄的,以为他是以书法闻名,却不知道他还有这样的“形象工程”。
咏万安桥
明 顾大典
沧波欲尽海云垂,千尺晴虹挂水湄。
寂寞寒潮自来去,行人惟说蔡公祠。
鱼子腥闻山市近,蛎房寒浸海潮生。
日暮驱车桥上过,断肠秋色似江城。
现在“形象工程”都成了一个贬义词,一个主政者走了,留下一个烂摊子,一屁股烂账。
比如贵州那个水司楼。
但是蔡襄却能让他留下的工程存在近千年,造福千年,千年来都有人传颂。
我只能说,这样的“形象工程”越多越好。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