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人吃无意义的苦,虚掷年华以求崇高,这种想法有害且有病。”
这话是王小波说的一句话,胖胖相当认同。
我记得《家有儿女》里也拍过类似的剧情:小雪爷爷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特意去挖野菜,做“忆苦饭”,想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珍惜生活”。但刘星姥姥不认同,她觉得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而不是靠吃“没必要的苦”。
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有些人不仅自己吃了很多苦,还非拉别人一起吃,好像苦难是某种传家宝,必须代代相传。
其实这不光愚蠢,还挺恶毒。
只要你肯吃苦,你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胖胖一直坚决反对这种“没苦也要硬吃”的思维。
你要作践自己,那是你的人生选择,别人没法干预,胖胖甚至可以送上美好祝福,祝你永远“有苦”可吃,且乐在其中。
但别拿这种苦当成什么美德,到处兜售,更别用来教育别人、评判别人。
你觉得自己有多喜欢“吃苦”,并不代表别人就该去过苦日子。
这几天胖胖帮朋友搬店,无意间还听到朋友一句吐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公益广告听了多少年了,我连鱼翅什么味都没尝过。吃鱼翅的人从来看不到广告,看广告的都吃不起鱼翅。”
确实,山珍海味没我,环保责任全赖我。
这才是苦的真相。
这种教育,本质是一种教给底层人“你不配享受”的叙事,但谁又在享受?
如果把吃苦当成一种教育方式,其实很容易转化为情感上的负罪感,心理上的压迫感,生活上的阴暗感。
7月30日,红星新闻报道了一则新闻:
重庆一家少儿军事训练营发布了一段视频,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视频里,多位教官当着孩子的面,把泔水桶里的剩饭端上桌吃了,配文还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个画面相当震撼。
训练营方面后来回应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做。
原因是孩子们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官们想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但他们也承认,教育效果“因人而异”,有孩子看了哭了,也有孩子当场笑了,胖胖看了是觉得“恶心”。
他们的解释听上去还算真诚,但问题不在于他们的动机,而在于这种方式本身。
因为这不是教育,这是行为艺术。
而且是为了震撼效果而搞的一种低成本、高冲击力的“作秀”,在胖胖看来,这是宣传、广告。
说到底,这种“苦难复刻式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不具备普适性,更不具备可持续性。
孩子并不会通过看别人吃泔水,就变得珍惜食物。
因为珍惜,是从体验食物美好开始的。
胖胖一直都很尊重美食,毕竟体重摆在这,不尊重都不行。
所以,胖胖真心觉得,把饭做得味如嚼蜡的人,才是对食物最大的浪费。
你要是真的把饭做好吃一点,孩子们根本不需要你吃泔水来“表演教育”。
你不可能一边做着难吃的饭,一边骂人家“浪费”,然后自己再跑去吃泔水演感动。
不过说实话,这次的教官还算“温和”了。
至少,他们没强迫孩子去吃泔水。
在“苦难教育”这条歧路上,他们已经是少数的“节制者”了。
现实里更常见的,是那些服从性测试拉满的教官。
那种,才是更坏的。
所以说,要是教官真爱吃,就都给他们吃吧。
说不定,他们能吃出点教育真谛来。
胖胖看了一下,大多数网友其实也不买账。
评论区里最常见的几句话就是:“但凡把饭做好吃点?”、“总是跟以前比,人要前进,科技要上前,有些人脑子不好使总说以前”……
还有一位网友的评价很精准:“不懂得教育的教官,给孩子们上了最讽刺的一课。”
这种“对苦难教育的讽刺”,其实是最大反击。
也是主流语境里一次清醒的胜利。
大家越来越不吃那一套了。
很多人都开始明白,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吃尽人间疾苦,而是让他们拥有解决困难的能力。
孩子不是靠吓大、靠饿大、靠哭大,而是靠爱、靠理解、靠尊重长大的。
当然,也有一两个不同声音跳出来: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不懂得问题的根在哪里!这训练营应该全国推广!”
甚至还有人说什么“教育孩子吃点苦没坏处”、“增强体质、锻炼思想、提升毅力”之类的老三篇。
是的,基本盘很稳。
但这不是教育,这是一种苦难教育、道德绑架的自嗨,是把孩子当成工具和试验品,是大人的懒惰在找借口。
他们不想去理解孩子,不想去沟通,也懒得自己成长,就想着复制自己小时候吃过的苦,重新扔给下一代去嚼。
嚼不动,就是你不懂事;嚼哭了,就是你太脆弱;嚼出心理问题了,那就是你活该。
这不是教育,这是泄愤;不是引导,而是投射。
他们口中所说的“珍惜”,并非出自温情,而是借苦难之名行训化之实;他们所演的“教育”,不是对未来的托举,而是将旧时代的阴影一寸寸投在孩子的背脊上。
泔水不是饭,也不是课,它是一个时代的幻觉,是在物质丰盈中强行扮演贫瘠的丧钟。
一个群体如果要把“吃得起苦”奉为信仰,它就必然需要一批能被苦役驯化的奴役。
于是父母不再养育,而是摹写;师者不再启蒙,而是复刻;教育不再指向人之为人,而是沦为对服从的赞美,对疼痛的崇拜。
当泔水成为训诫,当恶心成为启蒙,我们真正面对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成年人灵魂的枯竭与自救的失败。
他们已无法想象“理解的教育”是什么样了,只能不断返回那个熟悉的黑暗角落,从自己的旧伤里,捏造出一个又一个苦难的模版。
这不是教育,这是投影;不是方法,这是病灶。
他们早已无能为力,却还想教育他人;早已失去了方向,却还要充当路标。
所以他们用最可怜的方式,去祭奠最伟大的理想,而他们不知道:
以卑贱的方式祭奠高贵的品德,本身就是一种佝偻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