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用“人无完人”来安慰自己,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
第一心理
100-1=?
我想大部分人会说答案是99,这的确符合运算逻辑,但对于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来说,100-1=0;
松下幸之助正是闻名全球的松下集团(Matsushita Group)的创始人。
这个百年品牌自1918年创立以来,业务遍及全球120多国家,员工超25万人;
在2023年营收约620亿美元,以其强劲的实力长期位列《财富》世界500强。
拥有数万项专利,曾以等离子电视等技术走在行业前端,在B2B领域尤为出色;
与特斯拉,丰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其提供自动化设备,技术渗透至汽车,能源,机器人等精尖高端行业。
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它的身影,有着极高的全球知名度与影响力。
松下集团的成功离不开松下幸之助的“苛刻”,他曾提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品格缺陷,是对顾客的背叛。
他认为只有100%的完美才算合格,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会导致这100%付诸东流。
1950年一批收音机外壳有细微划痕。
松下立即召集前沿,并且宣布划痕虽小,不影响功能,但会划伤用户的心,因此当场砸毁整批产品,损失率则由高管薪资抵扣。
他的“0分法则”成为其员工的信条,也成为企业蓬勃生命力的源泉。
其实这个“0分法则”(Zero-point rule)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其适用性;
大多人应该都嗑过瓜子,当你嗑了很多好的瓜子后,突然嗑了一颗坏瓜子;
此时你可能会停下来,也有可能将瓜子仔细检查一番,再决定继续嗑;
因为烂瓜子的味道以及阴影足以掩盖前面99颗好瓜子给你留下的印象。
烂瓜子效应(Rotten melon seeds effect)正是0分法则的延伸,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一些微小的错误会对人际或者品牌声誉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在某些时候不能用人无完人来安慰自己的错误,看似微小的选择,后面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
正如下棋一般“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
不过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于0分法则,对于精尖端行业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对于本就需要精细谨慎的行业(如财务,律师,医生)来说;
任何一步都不能走错,任何微小的错误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还会影响他人。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法则并非主流,流行甚广的是“差不多思维”;
这种差不多思维源于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得了”、“差不多就算了,各退一步”、“差不多就够了,做得再好也是徒劳”……
诸如此类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总习惯在困难面前给自己开脱,给他人开脱,以求这种短暂的妥协能换来事情的解决或者积极发展;
然而这种思维其实并不利于人的真正成长。
若是每个人都以差不多的想法自我安慰,那么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又怎么会突飞猛进,我国的水稻产量又怎么会支撑起14亿的温饱。
正是那些先贤、伟人用“0分法则”自我约束,用极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贯彻一生;
才有了袁隆平爷爷为研发高质量,高产水稻型号整日“泡在”稻田与实验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复一日,换来14亿人的安稳;
也才有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历尽艰辛,冒着生命危险与美帝国为敌,为我国导弹事业带来了独一无二,甚为关键的一股助推力。
任何成功都能经历无数次100%的失败,但是100%里掺杂着1%的差不多+99%的成功,那么前功尽弃也是必然。
这1%的差不多其实就是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我设限一旦成立,那么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失败,而他永远也无法从事件中获得任何的成长。
普通人当然也可以用这种高要求自律,但是不必要求“人无完人”,真正的“0分法则”本质上来说是对事,而非对人。
松下幸之助虽然要求其员工牢记“0分法则”,但是他也允许员工在某些领域进行试错;
只有勇于踏出看似“错误”的第一步,人才能在经验中寻求成长。
你可以允许自己在未成功前犯错,但绝不能幻想100%的成功里会接纳1%的差不多。
-The End - 作者-观南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