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核弹高调进英国,俄方亮剑全面对抗!美俄核博弈谁在玩火?
防务观察: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全球防务新观察》。最近一则爆炸性消息引发全球关注——美军运输机全程开启应答机,高调向英国运送核武器,而俄罗斯直接警告“已准备与整个西方全面对抗”。今天我们邀请到军事专家杜长空先生,为您深度解析这场美俄核博弈背后的玄机。杜先生,美军如此公开运输核武器,甚至不怕被全程追踪,这种操作罕见吗?
![]()
![]()
![]()
杜长空:确实非常罕见!这次美军C-17运输机从美国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起飞,10小时后抵达英国拉肯希思基地,全程应答机信号开放,飞行轨迹被全球监测平台实时捕捉。这是自2008年美军撤出在英核武器后,17年来首次重新部署,且运输的是最新型B61-12战术核弹。这种“透明化”运核武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威慑表演”——既向俄罗斯示威,又向欧洲盟友传递“美国核保护伞依然牢固”的信号。
防务观察:B61-12核弹究竟有多危险?为何选择此时部署?
杜长空:B61-12是美军现役最先进的战术核武器,爆炸当量可在300吨到5万吨之间调节,最低仅广岛原子弹的1/50,但配备GPS制导和可调尾翼,精度达30米内,能精准摧毁地下指挥所。更关键的是,它可由F-35A隐身战机携带,突防能力极强。选择此时部署,直接背景是特朗普政府对俄施压升级:一方面将俄乌谈判最后期限从50天缩短至10天,威胁加征关税;另一方面,俄方关闭边境口岸反制,双方对抗螺旋上升。美军此举既是对俄“核讹诈”的回应,也是为安抚欧洲——毕竟特朗普此前暂停对乌军援,让盟友担忧美国“甩包袱”。
防务观察:俄罗斯的反应异常强硬,拉夫罗夫称“俄历史上首次独自对抗整个西方”,这是否意味着核战争风险骤增?
杜长空:风险确实在升高。俄方的表态绝非空话:普京刚视察完“七月风暴”海军演习,宣布核潜艇部队扩编,5个海军陆战旅升级为师级单位;梅德韦杰夫更警告,美方“最后通牒”只会将局势推向战争。值得注意的是,俄军新版《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已明确将“北约核载机起飞”列为触发核报复条件。而拉肯希思基地距离俄西部重要目标仅1800公里,F-35A挂载B61-12可在1小时45分内突袭——这种“时距压缩”让俄战略预警窗口大幅缩短,极易因误判引发灾难。
防务观察:美国为何选英国而非欧洲大陆部署?这对北约“核共享”机制有何影响?
杜长空:英国地理位置特殊——相比德、意等前沿国家,它远离俄军常规火力覆盖范围,更安全;同时又能快速支援欧洲战场。更深远的是,这标志着北约“核共享”机制的重大突破:传统上,该机制仅适用于无核国家(如德国),而英国作为拥核国本被排除在外。如今英美“核共享”落地,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日本自民党已提出研究“日美核共享”,韩国也加速采购F-35A。这种机制扩张,实质是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将全球推向“战术核武扩散”边缘。![]()
防务观察:这场博弈中,欧洲是否被绑架?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杜长空:欧洲陷入安全悖论——87%东欧国家视美国核武为“安全支柱”,但62%西欧民众反对本土部署。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提议以本国核力量为欧洲提供“保护伞”,而美国此时运核弹,显然是要掐灭欧洲“战略自主”的火苗。对中国而言,美俄核对抗外溢风险不容忽视:东亚若效仿“核共享”,地区平衡将被打破。中国需推动国际社会重启《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将战术核武纳入限制,同时强化自身战略威慑力,避免被卷入核竞赛漩涡。
防务观察:感谢杜先生的深度分析!观众朋友们,当“战术核武”与“隐身战机”结合,人类正站在核战争门槛前。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会用木棍。”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综合自《泰晤士报》、俄方声明及防务分析机构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