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7月26-27日,“2025 CSCO临床肿瘤智慧医疗研修班”与“2025年抗肿瘤药物创新研发大会”在上海相继召开,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抗肿瘤药物研发等前沿议题。作为两场大会的主席及讲者,李进教授在会议期间接受了医脉通专访,结合自身深耕临床研究的经验,深入阐释了举办智慧医疗研修班的初衷、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研究型医院建设对于推动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核心价值。从破解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到探索临床研究新模式,李进教授的分享为中国肿瘤医疗与药物研发的未来路径提供了深刻洞见。
医脉通:您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席,对举办“2025 CSCO临床肿瘤智慧医疗研修班”有着深刻的见解。您认为此次研修班举办的初衷是什么?在本次研修班中,有哪些特别的环节或内容是您认为最具创新性或前瞻性的讲题?对于参会者来说有哪些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李进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当前全球已进入第五次工业革命时期。回顾历史,中国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均未能跟上步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仅赶上半步,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领域均取得显著进步,在第五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中国应迎头赶上,争做全球潮流的引领者。这正是我们将人工智能作为本次研修班核心研讨方向的初衷——希望推动更多同行在各自领域探索AI与医疗的结合,通过自由探讨、互相学习,共同提升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水平。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历程也给我们带来启示:中国有128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数量是美国的三倍,正是这些中小企业敢闯敢干、不怕失败的精神,推动中国在双抗、ADC、细胞治疗等领域实现全球引领。未来,我们期待AI能深入医疗行业的各个环节,如医疗文书撰写、病史系统构建、医疗质量监控、医学生教学等,真正实现AI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助力医学研究、医疗技术进步及常规诊疗手段优化,最终拥抱医疗未来。
本次研修班与会专家分别就医院管理、AI助力医疗决策系统、AI支持教学及AI手术支持等内容进行了精彩介绍,这些分享是在自由氛围下的探讨,为参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
从创新性和前瞻性来看,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探索极具价值:一方面,它能解决人工负荷问题,降低医生工作量。例如,当前大型医院的磁共振检查需排队一个月,核心原因是患者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生难以快速完成报告撰写。未来通过AI自动判读、自动诊断,可大幅缩短报告生成时间;另一方面,中国14亿人口基数下,CT、磁共振设备遍布全国(甚至乡镇卫生院),庞大的基础数据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便利,能支撑更精准的诊断。
对参会者而言,我们鼓励大家在各自领域积极摸索AI助力医疗的路径,通过交流借鉴他人经验,明确AI与自身工作结合的可能性,共同推动AI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落地,最终实现医疗效率提升与资源优化。
医脉通:在本次2025年抗肿瘤药物创新研发大会上,您分享了关于“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的精彩见解。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研究型医院的概念及其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重要作用?
李进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
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是“以临床研究为核心”,其建设基于中国临床研究的巨大需求与能力提升的现实。这类医院需具备以下特征:
专业性强:聚焦特定领域(如肿瘤),而非覆盖所有疾病,与大型三甲医院的综合属性形成差异;
以临床研究为导向:50%以上床位用于临床研究,所有工作围绕患者和临床研究开展,而非基础研究(如培养细胞等);
高效流程:伦理审查、合同签署等环节需快速推进(例如我们曾实现3天完成伦理审查),且在伦理委员会批准后,7天内需完成首位患者入组;
以能力为核心资质:能否开展临床研究取决于医院的研究质量与能力,而非床位数(这与当前国内以“二甲以上医院”为门槛的规定不同,美国即使5-10张床位的医院也可开展临床研究)。
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研究型医院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缓解临床研究资源缺口:中国每年有超过4000项新药临床研究获批,128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对临床研究需求巨大,但大型三甲医院医生因日常诊疗负荷过重难以参与,研究型医院(尤其是中小型医院)可填补这一缺口;
提升研究效率与质量:专注于肿瘤领域的研究型医院能集中资源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加速抗肿瘤药物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进程;
创新运营模式:通过“开源节流”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源方面,借助第三方基金投资临床研究项目,在药物上市或转让后获得回报反哺医院;节流方面,严格控制成本,使医院能快速实现收支平衡,从而持续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研发支持,推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发展。
简言之,研究型医院是解决中国临床研究资源与需求矛盾的关键,能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高效、专业的平台,加速新药落地以惠及患者。
- 李进教授 -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任、终身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院长
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
希思科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药促会肿瘤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建与继教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Cancer Science副主编
编辑:Mia
审校:Mia
排版:Sophia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