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以破竹之势突破 1503.2 万人次,同比增幅达 16.1%,单日最高客流更刷新至 13.6 万人次。
这一数据背后,是双向客流的强劲增长 —— 香港西九龙发往内地旅客 736.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1%,其中 78.3%(583.8 万人次)流向广东省内;内地发往香港旅客 767 万人次,增幅达 17.1%。高铁网络日均开行超 190 列,累计开行超 3.7 万列,福田站闸机升级后证件识别效率提升 30%,“灵活行” 产品服务超 7 万人次,真正实现了 “轨道上的大湾区” 互联互通。
广深港高铁
一、交通动脉重构消费版图
高铁的 “公交化” 运营彻底改变了跨境消费格局。香港西九龙至深圳福田仅需 14 分钟,至广州南站最快 47 分钟,这种 “晨出暮归” 的通勤模式,让深圳成为港人消费的 “第一站”。数据显示,香港发往深圳的旅客达 261.6 万人次,占比 35.5%,同比增长 14.9%。
福田、罗湖等口岸商圈因此受益,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调查显示,95.24% 的受访港人多次来深消费,其中每周 1 次以上的高频客群占 27.62%。高铁与地铁、公交的无缝接驳,更让消费场景从深圳向东莞、珠海等城市延伸,形成 “1 小时消费圈”。
二、价格洼地催生消费虹吸
香港与广东的消费价差成为最直接的驱动力。香港 50㎡住宅月租约 2 万港币,而深圳同地段仅需 5000 元;香港茶餐厅一碗云吞面 68 港币,深圳同款不到 20 元。
这种 “消费降级” 效应显著 ——2024 年港人北上消费金额近 557 亿元,较 2023 年多花近 200 亿元。
以深圳为例,山姆会员店、Costco 等仓储式商场成为港人 “购物粮仓”,2025 年复活节假期单日接待港人超 10 万人次,进口水果、日用品采购量同比增长 40%。
美团数据显示,香港居民在广东的餐饮订单量环比增长 31%,休闲玩乐订单增长 53%,按摩足疗、KTV 等服务消费增幅超 40%。
广深港高铁
三、政策红利激活消费潜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推进,为跨境消费注入制度动能。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政策平台,推动跨境金融、文旅等领域规则衔接。
支付便利化措施更是关键 —— 外卡绑定微信支付、支付宝的交易笔数 2024 年增长 200%,覆盖广东超 80% 的商户,让港人在便利店、菜市场都能实现 “一码通行”。
此外,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国际游客经广东中转,2024 年上半年入境游客购物花费占比达 38%,其中港澳游客贡献超 60%。
四、消费体验升级重塑习惯
广东正以多元化场景颠覆港人传统消费认知。深圳万象城、广州天河城等商圈推出粤语导购、跨境退税 “一站式” 服务,部分商场甚至开通香港市区至商场的免费接驳巴士。
文旅融合项目更具吸引力: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2025 年上半年接待港澳游客超 80 万人次,中山古镇灯光节、佛山岭南天地等文旅 IP,让港人从 “购物客” 变为 “体验客”。
美团数据显示,香港居民在广东的美容、美发消费订单量环比增长超 60%,个性写真、密室逃脱等新兴业态成为新宠。
五、节假日经济放大消费效应
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成为消费爆发点。2025 年春运期间,广深港高铁运送旅客近 4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24%;复活节假期客流达 45.2 万人次,香港旅客在深圳东门老街、广州北京路等商圈的日均消费额突破 2000 元。
大型活动的拉动作用同样显著 ——6 月香港歌手演唱会期间,深圳湾体育中心周边酒店入住率达 95%,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消费环比增长 35%。这种 “高铁 + 文旅 + 消费” 的模式,正形成乘数效应。
广深港高铁
广深港高铁的客流狂奔,本质上是大湾区深度融合的缩影。当 1500 万人次的脚步丈量出 “轨道上的大湾区”,当 557 亿元消费金额勾勒出 “一小时生活圈”,这场跨越地理边界的消费热潮,不仅重塑着区域经济版图,更在书写着 “一国两制” 下的融合新篇。
未来,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深珠城际规划落地,大湾区的消费协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能。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