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自从多少年前,第一次拜读梭罗《瓦尔登湖》,至今,已经记不起是第几次阅读了。但阅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成书出版180多年来,作者崇尚自然、珍爱自由的清新,唤醒质朴、探究人生的风格,历历在目,独树一帜。近段时间的阅读,有了逐字逐句揣摩的打算,于是有了下面这些不算零碎的“边看边悟”,将陆续发出。恳请各位老师阅读这些文字,给予宝贵意见。
《瓦尔登湖》边看边悟系列之(1)要活得诚恳
【原文】一个人若是活得诚恳,必定是生活在遥远他乡的。
【悟语】至今还记得,那时父亲在矿山,我、二弟三弟和母亲在农村老家。总也觉得,尽管相隔百十公里,父亲也是居于遥远他乡的。书信的来往,带着温情与思念,传递着问候和挂牵,相互的生活理想是诚恳的、不带掺假的。
父亲在矿山无休班地劳作着,母亲在农村忙着春种秋收,都在勤恳地操持着这个家的一部分。直到后来,“农转非”政策的落实,家人都来到了矿区,这才把一方的他乡当作故乡,有了成长的理由、家庭的和美。
既然相互以为处于遥远他乡,既然都觉得活得诚恳,那生命的每一段里程也是有意义的呢。
《瓦尔登湖》边看边悟(2)平静而绝望
【原文】许多人的一生是平静而绝望的。
【悟语】相对于浩渺宇宙,相对于顺从天命,相对于万千众生,相对于自身以外的任何人,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默默无闻的。即便仕途辉煌、事业腾达、家财膨胀……对自己来说有可能是成功的,而对于他人尤其某个时段的他人,都是无所谓的。自己的平静和他人眼里的绝望,是不可调和、永不重合的两条平行线。
吃穿住行的慰藉,人际交往的繁杂,在职时的忙碌和离职后的闲散,是人生中必须走的路,更是无法逃避的课题。一个人从来不会因为他人的成功而让自己高兴起来或者羡慕起来,这是在说,平静和绝望是相左的,是分立于不同的角度和站立位置决定的人生态度。
周国平老师曾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相对于“丰富的安静”,人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心情安静、事业平静、生活肃静,或许是对希望而不是时不时感到绝望的有力回应。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的,不做绝望的事,恰恰是智慧的最大特征。不做绝望的事,是不是人生就平静了呢。
![]()
《瓦尔登湖》边看边悟(3)生命的真谛
【原文】一个整日为生计奔忙的人,是体会不到生命的真谛的。
【悟语】出卖劳力苦力,而劳力在市场上显贬值;钟情岗位,而工资收入不升反降;一边是增资屈指可数,一边却是物价飞涨;这边是评价别人的吃穿,自己这边却在为吃穿操劳……似乎,人生的旅程里,奔波是主基调,“小车不倒只管推”,要么一直奔波,要么走在奔波的路上;人生就是生计,或者是为了生计而拼搏。于是每个人在思考:什么才是生命的真谛?
瓜果梨桃不用奔波,自然地生成,时令成长,枯萎消亡,是自己改变不了的规律;柿子结霜核桃皮青,年年如此,不用催促和加油,它都在那里自我陶醉,即便丢失生命也觉得无关紧要,总归还有来年。唯独与人类不同,在长大成人后,为了生计奔波的人大有人在。不管采取啥法子,先填饱肚子,再喂饱皮囊,然后才是人模狗样地去炫耀自己的生命是如何的有价值。
在写诗自乐与解决生计问题上,总也有人觉得写诗是高尚的,是高层次的,总也盼望着有一天能通过稿费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但是先生活后精神的现实,又把人逼上另一条路,写诗不能当饭吃!生计的奔忙,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整日为生计奔忙的人,是体会不到生命的真谛的”这一说法,就有失偏颇了。
像排好程序的机器一样,天天重复劳动以示获得;像智力差的人那样见人即笑,以示生活没有那么困窘,应该不是自欺欺人的人的作为。食不果腹,不就得先解决现实问题而后考虑穿住行吗?没有一个人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身子已经皮包骨头了,还在说我的生命的真谛就是穷苦,并以此为乐。
(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